* 民间借贷量与借贷利率急剧攀升催生风险
* 部分地区资金链"步步惊心",但冲击波料难蔓延全国
* 高利贷泛滥或已入尾声
* 警惕实体经济及银行受冲击
* 民间借贷亟需"阳光化"且纳入监管视野
在民间资本最活跃的中国温州,今年民间借贷尤为疯狂,因高息借贷、资金链断裂,一个月内已有数家当地企业主"欠款跑路",不过这只是一个区域缩影。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金融业与其仍存在颇为有效的防火墙,应不至于引爆全国性的信贷危机。
他们并指出,今年来中国推出的强有力的紧缩政策,令银行纷纷惜贷,民间借贷风潮蔓延,导致脱离实体经济需求而炒’钱’的比重越来越高,未来仍需警惕实体经济及银行可能受到一些冲击。
"今年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民间资金炒作氛围和比重确实越来越高,有些地方疯狂的’钱生钱’需要警惕."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称。
"但毕竟跟银行之间有着隔离,且这部分资金没有杠杆效应,没有正规金融大规模参与,监管部门也在警示风险,中国实体经济和银行受冲击的风险不是太大。"他认为。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指出,今年政府为抗击通胀,已冻结银行体系2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过去两三年中,中国政府新开工计划投资规模已累计高达经济总量的1.2倍,注定会加剧政府部门和国企与私人部门之间争夺资源的程度,这些都导致今年民间拆借规模和状况较历史严重。
据温州商报援引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最合算投资方式"问卷调查,今年二季度,选择"民间借贷"的储户占到24.5%,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跃居首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估计规模约1,100亿元,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
9月21日,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的董事长胡福林因受困民间借贷利息过高、资金链断裂而逃跑,为温州今年4月始就已频频出现的老板"跑路"名单上再添一员.庞大而利率不断攀升的民间借贷资金链已压得当地不少企业"岌岌可危"。
而中国的金融领域是目前双轨制特点最明显的领域,在这种背景下,通过高额利息吸引体制内的资金(包括银行等)流到体制外(如地方钱庄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风吹草动,这部分本身就没有纳入管理中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也在所难免。
中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官员就指出,近年来浙江地区的民营实体经济下滑的很明显,出现产业空心化,导致许多民间资金流入虚拟经济领域。
他认为,一方面反映出目前金融体制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需要尽快将这些存在却不合法的民间借贷机构尽快纳入合法合理的管理视野。
**部分地区资金链紧张,但冲击波料难蔓延全国**
白先生是北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咨询师,他今年以来,每个月都会把工资汇回家乡--河北保定,由他母亲做主,借给周围做生意的朋友。
"基本三个月返次息,半年偿还1/2的本金,年初借出去的钱年利息基本在10%,现在已经涨到50%了,我10万块钱的存款,现在已经差不多近15万了."白超说,股市、房地产等投资市场萎靡不振,银行利息考虑通胀後已是负利率,这是最划算的买卖了。
但他最近也嗅到了风险的味道,"我家有邻居已开价到借款利息给出年息150%了,在我们这种三级市,什麽产业都不景气,什麽买卖利润这麽高?又不是贩毒。"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民间借贷正呈"范围广"、"利息高"、"参与者众"等新特征,民间借贷规模比往年在呈几何级数增加。
的确在温州,这个曾经在皮革、制锁、打火机、眼镜等小商品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占主要地位的城市,目前从事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地下钱庄交易更为火爆.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目前,中小企业的实际借贷年利率已达到100%,甚至更高.
他直接指出,企业利润率不过3%-5%,到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的还贷高峰,违约事件可能会大爆发。
但本轮冲击波料不会蔓延至全国;付兵涛认为,上半年民间借贷规模扩大与银行信贷规模紧张有直接关系,今後随着货币信贷政策的调整,民间借贷数量占比也会随之改变,不宜过度夸大民间借贷的风险。
刘煜辉则提到,地方政府投资最近已出现明显减速,随着政府经济活动逐步弱化,即便现行锁定资金的政策不松动,企业融资高度紧张状态也会出现相对松弛。
"高利贷泛滥或已进入尾声,如果坚定抑制资金流向政府经济活动,存准率下调,自然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经济将更可能导向软着陆。"他认为。
监管层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银监会已开始警示金融机构注意风险,已发布相关通知,严防人人贷中介公司帮助放款人将银行资金用于民间借贷、强调严禁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及银行为企业债券担保。
中国证券报稍早也报导,部分银行日前收到监管部门下发的风险防范工作通知,提出金融机构要高度警惕近期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凸显的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筑牢防火墙.
**仍需警惕实体经济及银行受冲击**
虽然本轮民间借贷的疯狂乱向应该不会造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仍需要警惕实体经济及银行受到冲击,及银行"变相放贷"的暗流。
郭田勇认为,参与民间借贷者众多,包括很多受利益诱惑而委托贷款方式投向民间借贷的上市公司,这种行为必将危害整个实体经济基础,而委托贷款等银行的表外业务也容易在此过程中蒙受损失。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周子衡更偏向悲观,他认为,形势不容乐观,目前银行控制资金的灵活程度比以前更大,游走表外业务,这期间有些资金流向了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则把利率炒的很高, 一旦实体经济放缓,信贷危机可能会发生,但不是通过商业银行体现出来,而是通过影子银行或银行表外业务来体现。
中国证券报此前报导,9月上半月工行(1398.HK: 行情)(601398.SS: 行情)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减少约4,200亿元,有分析认为,储蓄搬家後可能流向理财、信托、艺术品、收藏品市场,甚至高风险、高回报的民间借贷市场。
去年年底,银监会已出台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及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对资金做到实贷实付,且今年年中,就已有80%的银行做到了实贷实付。
而要预防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业内人士认为,单纯的取缔和打压不是办法.监管层应尽快将民间借贷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对其引导和规范,尽快让新版《贷款通则》等法律规范出台,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
此外,还需尽快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理顺资金价格关系,改善居民的投资渠道。
"对民间借贷,简单的禁止或放任自流都不行,应该完善法律法规,’有导有疏’。"付兵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