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贸易关系的恶化,只会在欧债危机失去控制时对全球造成伤害。”
———世界银行前资深经济学家尤里·达杜什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1日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83,首次突破6.35大关,创出汇改来的新高,汇改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
损人 “没什么方法比指责中国更简单”
美国高频经济信息社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温伯格10日表示,如果美国执意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制裁中国,将会引发贸易战,从而损害两国经济发展。
温伯格认为,这一法案是“老调重弹”,是在为美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的窘境寻找“替罪羊”。“对于美国政客来说,没有什么方法比指责并制裁中国更简单的了,反正中国人又不在美国大选中投票。”
温伯格表示,五年前,美国参议院就曾要求人民币升值35%,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但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了30%,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程度就更大,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
温伯格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行关税制裁,就违反了美国自己参与制定的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
他说:“美国的做法如果激起中国的类似报复行动,贸易战就不可避免,而双方的出口和就业都将因此受损。我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尤其是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时候。”
不利己 类似法案曾引发美国大萧条
美国参议院主要针对人民币的涉汇议案,眼下在美国国内引起各方争辩。类似的情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过。时任总统胡佛不顾政经各界的强烈反对,于1930年6月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大幅提高关税的“斯姆特-霍利法案”,迅疾引发全球范围的贸易战。继1929年股市狂跌之后,美国及世界贸易严重衰退,大萧条相伴而来。
斯姆特-霍利法案”由美国议员斯姆特和霍利发起,当时美国经济遭受1929年股灾的冲击,劳动力和生产过剩的矛盾突出,民众怨声四起,党派斗争激烈。在那种情况下,任何国会动议,只要附以增加就业和促进贸易之名,必然博得部分选民的支持。
再看当下的美国:经济低迷,失业率达到二十多年最高点,民众不满引发街头政治运动,党派斗争叠加选战博弈,这很容易勾起人们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政经、社会生态的联想。
政客们只在乎选票多寡,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政治、经济却疏于考量,使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成了美国国内“问题”的“人质”。
热点透视
多事之秋 中美尤需互动
不到4个月时间里,中美两度举行亚太事务磋商,“把问题放到桌面上来谈”。中美这一最新互动,意味深长。
毋须讳言,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做了不少损人未必利己的事情。7月,奥巴马向达赖敞开白宫大门;9月,宣布对台新军售计划;10月,美国会参议院启动议案,意图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美方违背了两国建立合作伙伴的精神,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因此明显受到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高层继6月夏威夷首次磋商之后,再度在北京对话亚太事务,零距离“热议”美对台军售及人民币汇率等中美之间敏感问题。一方面,这表明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机制诞生时间虽短,但地位相当重要,已成两国处理重大分歧、就双边关系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两国的重视态度及新机制的议题设置,清晰传达出这样的信号:良性互动、妥处分歧,有效协调应对亚太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挑战,仍是两国共同致力的目标,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大局没有改变。
不管国家大小和亲疏程度,国与国相处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少砌隔阂之墙,多架沟通之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说,中美关系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果真能将这八字箴言贯彻到行动中,相信美方自会重新考量对台军售等在两国关系中毁路拆桥的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