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这个原本看似很遥远的东西,如今却与中国山东青岛的吴明辉和他的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欧洲市场的需求明显“萎缩”,中国企业对欧出口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冲击。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22.8%,低于整体增幅1.7个百分点,8月份环比出现负增长。实际上,自201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
需求萎缩 企业出口压力剧增
欧洲是从事园艺产品出口的吴明辉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他说,由于这个行业属于非必需类消费品,“钱包”空瘪的欧洲消费者为了保证日常刚性支出,基本上都会大幅削减在园艺方面的支出;加上行业“门槛”低、工艺简单,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通过产品升级转型赢得市场的空间不大,因此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吴明辉预计,对欧年出口收入将从去年的超过一亿美元降至7000万美元左右,“这令企业感到相当大的压力。”
对于中国出口大户的家电行业来说,欧洲市场已进入升级换代时期,因此,在欧债危机阴影下,这种消费需求明显萎缩。海尔电器集团欧洲部负责人孙振华告诉记者,原本家电在欧洲市场约保持1%至2%的年增长率,今年预计整体需求会下降10%。
“欧洲市场持续萎缩的趋势估计到今年底是不会变的,再加上汇率因素的影响,以经济型中低端产品为主打的中国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明年东欧市场可能会好些,西欧前景仍不明朗。”孙振华说。
在欧债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希腊和意大利,这种冲击显得更为直接、彻底。山东潍柴动力进出口有限公司2010年初才正式成立欧洲部,并取得了2400多万美元的出口额。负责拉美欧洲事务的王璐说,“希腊原本还不错,今年的业务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了,意大利也很不景气。”
从广交会开展两天来的客商分布可看出端倪。王璐告诉记者,第一天只接待了一位土耳其客商,第二天也只有一位客商前来咨询,来自塞尔维亚。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微博)也认为,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会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显现,9月份顺差仍会下降,明年中国对欧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欧元贬值 成本压力“猛于虎”
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贬值已经持续一年多,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2009年12月的10.25到16日的8.7651,贬值已近20%。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不少外贸企业对欧出口的利润被抹得干干净净。
可以想象,在今年4月的第109届广交会签下欧洲订单的出口企业,现在不少正处在焦灼之中。因为那时候,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还处在1:9.3,而现在已经降至1:8.7。换言之,当时一笔10万欧元的订单,现在直接损失已达6万元人民币。
以为奥运会、亚运会生产火炬而闻名的华帝燃具去年对欧出口额约5000万元人民币。“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导致中低端产品基本没有了利润空间,只能走高端路线。”华帝海外营销事业部欧洲区区域经理杜涛说。
汇率波动对利润空间不高的陶瓷产业影响也十分明显。受反倾销税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今年对欧出口减少近半。负责欧洲地区销售业务的梁棉江说,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加上高达69.7%的反倾销税,他们生产的仿古砖无法与越南、土耳其的同类产品竞争,如果卖出去,那就只能亏本卖,卖得多,亏得多。
危中有机 树立品牌正当其时
危机并存,尽管从广交会参展商反馈的信息看,中国出口已经不可避免遭遇“欧债冲击波”,一部分原先在欧洲市场就“不好过”的出口企业已经或准备把重心移向俄罗斯、巴西、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但也有些企业正利用这次危机,树立中国品牌,加快走出去步伐。
目前,债务危机并没有席卷整个欧洲,部分国家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准仍然较为稳定,甚至给占有价格优势的部分中国产品创造了空间。英中贸易协会总裁傅仲森说:“问题的确存在,但不是所有国家都有问题。我没有看到英国从中国进口减少的迹象。欧洲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少了,因此他们倾向于选择价格方面更加有优势的中国产品。今年前9个月,中英双边贸易都在持续增长。”
集中精力于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营销的海尔,在欧洲市场也实现了“逆市增长”。孙振华透露,海尔“白电”今年对欧出口预计增长30%至3亿欧元。他说,“欧洲消费者过去最担心的不是中国制造的质量而是售后服务,许多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管卖不管‘埋’,当下,正是中国出口企业通过更好地售后服务提高品牌认可度的好机会。”
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的山东潍柴正在与意大利企业洽谈豪华游轮项目。当年正是在危机中,财务状况良好的潍柴以8000万欧元买下了法国的一家百年老店——博杜安,这比危机前谈的价格便宜了2000多万欧元。
多位参展商也相信,欧洲仍然是全球最具消费能力的地区,尽管短期内对欧出口受到冲击,但这也正好是中国企业加快拓展欧洲市场难逢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