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为什么奢侈品品牌不愿意联手网络电商?
卢晓:奢侈品行业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拥有一套独特的营销体系,叫“选择性零售”。出于对自身品牌形象的保护,奢侈品会对销售渠道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批,并且在欧盟和美国受专门的法律保护。
一个比较著名的案例是,当年家乐福在日本经营惨淡,于是将LV的手提袋放到超市来卖,以此吸引人气。很快,家乐福受到了LV起诉并最终败诉。当时法院给出的理由是,家乐福没有获得正规授权,而奢侈品不适合放在超市售卖。
由于定位特殊,奢侈品对于产品的销售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够获得授权的代理商都会在合同中许诺,产品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销售才有可能获得授权。而就国内的网站而言,目前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华夏时报》:通过网购买到的奢侈品,实体专柜一律不提供检测,同时也无法享受质保售后服务,这可以视为奢侈品公司对网购渠道的一种抵制。在这种环境下,国内奢侈品网站还能走多远?
卢晓:如今电商行业发展迅猛,许多电商看中奢侈品领域强大的市场需求,但没有哪一家能解决授权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商业模式非常有风险,因为在没有稳定货源渠道的情况下,消费者永远会有不安感。
奢侈品公司似乎更青睐通过自己的官网来实现网络销售,因为相比第三方电商,官网更懂得如何去营造奢侈品的消费氛围。
《华夏时报》:但是国内消费群体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价格会更敏感,这是否意味着网购渠道会有更长的生存时机?
卢晓:的确,选择网购的消费人群会更注重价格,他们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收入并不高的小白领,这在国内有大量的“群众基础”。但随着年龄和收入的提升,这个消费群体会有一个成熟的过程。他们会更关注获得奢侈品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消费者会逐渐地成熟并回归到正规渠道,而那些完全不在乎售后质保和购物体验的人,其实并不是奢侈品消费的核心群体和目标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