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香港一家制鞋公司的老板弗兰克·梁(音)飞到他从未想过会到访的地方。他来到达卡和亚的斯亚贝巴,为目前位于中国东莞的工厂寻找新的落脚点。尽管他的搜索范围广泛,但依然很失望。
工厂迁移的压力愈发明显。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迫使梁先生将东莞工厂雇佣的工人数量从3年前的8000人减少至现在的3000人。他说,孟加拉国工人的工资只有中国的20%-30%,而且每周工作48小时,多于中国法定的40小时。
这听起来令人兴奋,但梁先生却不这么乐观。他说:“这里交通堵塞严重。电力供应不稳定,每个人都在工厂里面使用发电机。物流问题极大影响效率。”
探访达卡后,梁先生又去了亚的斯亚贝巴。这里的工资水平甚至比孟加拉国还低,但他在这里找不到配套产业。现在,梁先生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迁移出去。虽然许多工厂主都寻求搬迁至越南等国,但由于供货网络、工人生产效率以及不熟悉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工人等问题,他们最终选择留在国内。
龙洲经讯公司研究发现,虽然有报道称纺织、服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迁往东南亚国家,但中国的制造商今年却提价10%-20%。这表明,它们已获得部分定价权。
瑞士信贷的经济学家董涛说,原因很简单,“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的效率都不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综合了庞大的劳动力人群、高生产效率、优良港口和公路设施等多个有利因素,这使其难以被替代。董涛说:“当中国因成长而抛弃这些优点,将不可能出现另一个中国。”
经济减速煎熬东莞老板 迫使他更关注国内市场
美联社 11月3日
中国高飞的经济正开始逐渐下降。对于在中国南部新兴城市东莞开工厂的谢军(音译)来说,中国华而不实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一年对他来说特别煎熬。
他的公司制造并出口耳机、手机和电脑的配件。今年的化学品、燃料和其他原材料成本都涨了30%-50%。人力成本也几近翻倍。谢军客户的订单减少,这迫使他的东莞晶彩实业有限公司裁员超过10%。45岁的谢军说:“我觉得有点绝望,很难说明年会不会好起来。”
拥有一家研究机构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中国当局会使用所有这些工具以保持经济增长到2012年不衰。他们会确保明年一个平稳过渡,以迎接新一届的主席和总理上台。
但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是怎么助长扩张的。他没有鼓励消费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用消费驱动经济。而是通过推动出口和扩大投资来促进增长。这样的投资占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但这样的增长无法持续。有专家预测说,未来因为劳动力的老龄化将迎来一个显著的经济放缓,到2015年或者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到5%或者6%。
经济学家们建议中国更多地依赖消费者而不是出口或者不可靠的投资。在广东,工厂主谢军也同意这一说法。“我想明年会更多去关注本地市场”,他说,“至少我们有13亿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