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年不变的岗位会不会引起倦怠?不断更新的技术会不会使人掉队?缺乏经验的新人会不会拖累效率?这些都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话题。外企当中往往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与之对应,而传统纺织企业也不乏土生土长的经验和办法。企业里总有这样一批一线员工,他们靠实干和巧干,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技术骨干的中坚作用。
江寿发:两个徒弟教会了我
目前安徽华茂集团的一些分厂都在开展“一对一,师带徒”活动,徒弟成绩突出,年终师傅和徒弟都有奖励。师傅经验丰富,徒弟由于入行时间相对较短,常常对存在的故障显得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窘境,徒弟对师傅充满渴望,希望师傅赶快伸出援手帮忙解决。
20多年前,我也在梳棉工序搞过维修工。那时,我带了一个徒弟,徒弟老实、勤奋,有股钻研劲。于是,我毫无保留地把维修技术传授给他。后来, 徒弟当上了值班长,我调到当时的厂宣传科,从事企业报工作。4年前,报社招聘了一个年轻编辑,我成了她的师傅。这回带的徒弟是搞文字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求有“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我这个徒弟工作积极,不过有点固执。有时她总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有时我不同意她的见解,她就说这是代沟的缘故;有时我认真起来,她可能心里不大舒服,但以后她会理解这是为她好。现在她成熟了,每次写好文章后都主动拿给我看,要我帮她修改或提出意见。
通过带两个徒弟,我觉得师傅和徒弟都要以诚相待、相互学习。师傅不能摆资格、端架子,同时也要虚心学习徒弟的长处,以达到互补的目的。其实,师徒之间有竞争才会有压力,这是件好事。
谭新来:一张没人接的订单
我是帛方纺织有限公司织布车间保全工段长,毕业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机械专业,1980年12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实现价值。
几年前,日本客商定做一系列高密产品,由于织造紧度大、纬向缩率太大造成布边松边等原因很难织造,此订单国内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都不敢接。公司接到该订单后,我组织工段保全力量全力进行技术攻关。该品种织造覆盖系数大大超出喷气织机设计能力,为解决这些难点,我们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在机械上添加了一些弥补措施,并在改车工艺上进行超常规改进,经过反复调整试验,最终成功上机生产,稳定的质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此单到目前仍在生产,较高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我的技术更加全面、知识更加丰富。近30年来,我的业务水平随设备的陆续更新不断提高,技能更加全面。回头看来,是生产一线这个工作岗位给我提供了这个随时掌握新技能的机会。
刘冀静 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
刘冀静是石家庄常山股份棉一分公司织造车间的喷气工艺组组长。他不仅熟练掌握喷气织机的设备性能,而且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装车、调车技术。
工作中,他发明了不少调车、装车工具,有多项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他发明的“快速拆装式织机万向运输架”专利工具,可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让织机在狭窄的车间自由“行走、转向”,就好像让织机学会了“凌波微步”。本世纪初,常山股份棉一引进喷气织机,开始了从有梭向无梭的变革。当年,他和工友们创造了在不停产的情况下一天装新车24 台、装一台开一台、开车平均效率超过95%的记录。一向很挑剔的外国厂家技术人员连称“不可思议”,竖起大拇指称这支装车队伍是世界上最好的。
他带领工艺组积极开展工艺优选和质量攻关活动,新型纤维品种开发得到突破性进展,企业从而敢于接单生产高支、高密、高附加值及差别化纤维品种。开发80支紧密缎时,刘冀静想方设法解决了停经片易积花等疑难问题,使该产品出口合格率达到了90.91%。后来,这个产品顺利通过河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成了企业的一个拳头产品。多年来,他带领工友们提合理化建议近百条,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 潘东巍
赵军 泡车间征服洋设备
作为山东宏诚集团公司织造二车间首席工程师,赵军带领搬迁安装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在较短时间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洋设备”浆纱机搬迁安装任务。
今年5月初,该公司适应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决定将老厂区德产祖克浆纱机搬迁至新厂区,并且搬迁安装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工期短,艰巨的重担落在了织造二车间首席工程师赵军身上。
他组织了搬迁安装小组,开始了“洋设备”搬迁安装攻坚战。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小组调来铲车、吊车和搬运车,边拆卸、边装运、边安装,加速度地与时间赛跑,而想不到的难题也接踵而至。零件破损了没法使用,赵军自己绘制图纸上车床加工;控制线路混乱了需要重新布局,他和技术骨干王科研、郭怀东一道,将线路逐条查找对接,对新修改线路重新布线;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从一个个零部件拆卸到安装,他和小组成员们始终“泡”在车间,将“洋设备”完整无损地组装起来投入正常生产。有人曾笑着调侃赵军:“你都快50岁的人了,这样没白没黑地干,图个啥?”他爽朗地回答:“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就图设备早日投入生产,为企业增加效益!”正是有了像赵军这样的工程师,才有了一台台高效率的生产设备。□ 王泽水
朱礼鸿 全自动络筒机守护神
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有个喜欢修机器的技术工人叫朱礼鸿,分管28台进口全自动络筒机。
2001年,公司第1次引进10台日本赐莱福全自动络筒机,安装师傅都来自日本厂家。作为工段长的朱礼鸿天天跟着日本技工身后看,想取点“真经”,没想到人家耸耸肩,不屑一顾,朱礼鸿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为了了解机器的结构原理,朱礼鸿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每天守在这设备前琢磨、观察,10多天后,他终于弄清楚了它的来龙去脉。
村田21C全自动络筒机在公司“安家落户”8年后,不少配件出现了问题。气圈控制器防扭装置控制的O形垫圈老化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更换整套气缸,10台车共需36900元。他与机器生产厂家联系,想只购买O形密封圈,可是生产厂家说:“要换就换一套,不换就算了。”厂家的话刺痛了朱礼鸿,他下定决心丢掉生产厂家这根“拐杖”。于是他与设备包机人一起分析气缸内部结构,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最终,他们用轴衬密封圈替换原来的O形密封圈,只花费276.92元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去年他设计的自动络筒机单锭捕纱器风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荣获了湖北省第2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截至目前,他对全自动络筒机的小改小革和修旧利废项目达30项,为公司、车间节约费用20多万元。□ 陈培
罗爱军 “疑难杂症”的克星
罗爱军是2000年湘潭东信成立后新招的首批大学生之一,从事过生产调度、轮班工长、专职工程师等职务,他对别人搞不好的疑难问题能大胆尝试创新,直到弄好为止。
11年来,他凭着那份执著,将新型精梳机、条并卷机掌握得服服贴贴,记得新装HC350精梳机及HC181条并卷机开车期间,故障率高,他有时一守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是通宵,直至排除故障,杜绝了HC181条卷机自动动作故障率高以及HC350精梳机给棉故障率高的现象,并条工序也未再反馈硬块及条子易断等问题,条干CV值从6.5%左右下降到4.0%左右,运转效率获得了提高。
针对快速精梳成纱纱疵高问题,人们原来一直从工艺、隔距、器材上找原因,但效果不佳,如果把电清参数调严,将小纱疵切除,虽可解决纱疵问题,但又会带来效率低、接头多、存纱等负面影响。专职工程师罗爱军通过对锡林定位、分离结合的调整、擦洗吸尘通道的毛刺等方面进行系统攻关,逐台反复调试,在筒子做10万米纱疵,最终以实验数据为标准确定了每台车的最佳方式。通过以上攻关,小纱疵总和基本控制在50粒之内,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