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射阳县棉花协会按照中国棉花协会“棉花预警系统”项目建设的要求,对全县的棉花生产、购销情况以及棉农的植棉收益状况等都进行了跟踪调查和适时分析,表明今年全县的棉花产销形势以及棉农的收益状况都不是太好,特别是植棉收益的减少,将导致来年棉花种植面积的再次大幅缩减。
一、棉花生产情况。今年全县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是:面积恢复增长,单产减幅较大,总产与上年基本持平。
1、面积恢复增长。县棉花协会调查,自2008年起,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项目实施的影响,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连年减少,到2010年时只有44.5万亩,比正常年份的70万亩减少了三分之一。今年受上年棉花价格、植棉收益大幅提增的影响,种植面积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达到52.5万亩,比去年增加8万亩,增幅达到17.9%。
2、单产减幅较大。由于棉花增加的面积以麦(油)后棉为主,加上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使棉花生长发育滞后,秋桃所占比例大。进入裂铃吐絮期以后,又反复出现气温低于棉花生长的最低临界点,日照时数偏少,使棉桃无法自然成熟、裂铃、吐絮,单铃重明显减轻。据测定,今年平均铃重不足4.1克,比上年要少到0.66克。从目前的采收情况看,亩产籽棉大约在180公斤左右,较上年214公斤减少34公斤,减幅为15.9%。
3、总产与上年持平。受单产大幅下降的影响,使全县利用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优势丧失殆尽。从企业收购试轧、批次加工的结果看,今年的衣分率要高于去年1-1.5个百分点,亩产皮棉可达到66公斤,虽比上年减少了10公斤,但总产还可实现3.4万吨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棉花购销情况。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未见明显好转,国内外贸订单减少;全球棉花供大于求,国内消耗水平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棉上市后,全县的购销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1、棉花收购价格持续走低。今年的棉花收购价格尽管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持,但市场需求不旺,棉价还是一路走低。在射阳由于棉花上市迟,企业收购在国庆节后才陆续开始,初始阶段籽棉综合均价每公斤在8.5元左右,从10月下旬起,受棉籽价格连续走低的影响,企业也纷纷下调了收购价,由8.5元逐渐降到8.3元。但由于前期收购量少,开秤企业数也不多,全月综合均价基本维持在8.4元。进入11月份后,棉价降幅明显增大,尤其是在14日以后,所有企业基本都调控在8元以内,综合均价在7.7元左右,催熟棉、雨淋棉的价格则更低,只有7.2元,经纪人上门收购色泽不是太好的棉花只有6.5元左右。从目前情况分析,这样的价位还将持续。
2、交售进度仍较缓慢。县棉花协会统计,至11月20日,棉农的交售进度仅占采摘量的75%,虽比10月末提高43个百分点,但仍慢于去年同期20个百分点,全县约有近2成的植棉户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都是在麦子或油菜收割后进行的,棉苗晚发,成熟偏晚,采摘量少,至今还未开卖。加上部分棉农又习惯于经纪人上门收购,而今年的经纪人受上年经营亏损的影响和今年盈利空间小、企业收购标准高、要求严,也放弃了收购,往年在棉花收购季节那种车水马龙般的热闹场面不再显现,使家庭库存籽棉的数量不断增加。我们看到,单户存棉在1000公斤左右的为数还不少。
3、皮棉销售不畅,库存压力不断放大。今年以来,全县的皮棉销售形势一直不好,目前在库陈棉还有600多吨。新棉上市后,虽然棉价也在不断走低,但销售也是寥寥无几。根据协会的统计,除纺织企业收购留作自用外,到11月20日全县累计销售新棉还不足1000吨,仅占收购量的15%左右。目前大包型企业侧重于交储,但由于手续繁琐,进度不快。小包型企业除了联系客户抓紧促销外,则以银行质押贷款 为主。但是收储也好,质押又罢,都是有条件限制的,不是企业所想到就能办成的。目前企业库存不断增加,有的已发生资金运转困难,停止了收购。从走势分析,这种状况一时还难以改变。
三、植棉收益状况分析。今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普遍上扬以及人力工资的增加,使棉花的种植成本上升,而棉花又遇减产,价格持续走低,使棉农的植棉收益大打折扣。
1、植棉成本上升。受固定成本、物化投入和劳动用工价格全面提升的影响,全县棉花的种植成本将突破1400元,达到1413.2元,比上年1218.5元增加194.8元,增幅在16%左右。其中:固定成本包括公摊费用、土地租金、农机具折旧等计77.95元,比上年61.04元增加16.91元,增幅27.7%;物化投入381.97元,比上年349.12元增加32.85元,增幅为9.41%;劳动力成本主要由自投工日折价、雇工费用和机牛作业费三块构成,合计为941元,比上年791.48元增加149.52元,增幅达到18.9%。在总成本中,以现金支付的直接成本为561.3元,占总成本的39.7%,棉农自投工日折币为852元,占总成本的60.3%。
2、收益大幅减少。从目前的收购价格及其趋势分析,棉农交售籽棉最终能得到平均价大约在7.6元左右,将比去年实际所得10.84元减少了3.24元,减幅达到29.9%。棉农植棉的直接收入每亩在1350元左右,比上年2319.76元减少970元,减幅将达到41.8%。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今年棉农种棉花一分钱不赚,每亩还要赔上63.2元。即使含自投工在内的收益也只有780元左右,也比去年少了1078元,这种收益明显低于粮食。最近县棉花协会把与棉花在同一时间段内收获的水稻收益状况作了一些比较,更加显示了种棉花不如长水稻。今年全县平均水稻亩产600公斤,11月中旬粮企到农户门上的收购均价每公斤2.7元(最高时达到3.1元,后亦有下行,目前在2.6元左右)计算,亩收入为1620元(未考虑棉花因套种预留移栽空幅对前茬作物产量的影响),再加包括良种补贴、种植补贴及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计116.5元的国家补贴在内,总收入可达到1736.5元,除去包括用工(仅有棉花种植的四分之一)在内的总成本912.1元,纯收益824.4元,是植棉收益的14倍。
3、植棉收益的减少,将导致来年棉花面积的大幅缩减。在秋播期间,县棉花协会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全县2012年棉花种植意向作了一些调查。受棉花减产、价格走低、收益减少的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样点11户,分布于全县4个镇6个村,2011年累计植棉74亩。2012年植棉意向,面积没有增减变化的只有5户,减少的有6户,累计减少17.5亩,减幅达到23.65%。面上的情况更不如样点,在合德镇新宏村,我们随机抽查了10个植棉户,2011年植棉面积最多的有12亩,少的也有3亩,累计62亩,来年基本没有1户有打算种植棉花的安排,秋播时棉田里都种上了满麦。在四明的六塘村、陈洋的南北村,棉农告诉我们,明年除了一些地势较高、不易灌溉或没有水源的格子田再种些棉花外,其余都不种。尽管县政府在秋播前就下文,规划明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但从秋播预留茬口的情况看,听信的很少。棉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种植权,将按照农产品的收益状况来安排自己的种植计划,不再听受集体种植规划的安排。据此推测,2012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将再次缩减到40万亩以内,比照今年的实种面积,减幅将超过30%,成为有史以来植棉面积最少的一年。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针对当前棉花购销中出现的困局和从维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的目的出发,建议国家及政府的有关部门考虑。
1、简化交储手续,加快收储进度。今年国家出台的“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棉花价格、维护棉农利益都起到了一些作用。在射阳,尽管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低,但符合收储条件的企业收购价要明显高于其它企业,较好地发挥了保护棉农利益的作用。为加快收储,缓解企业收购资金的压力,善始善终地做好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我们恳请收储公司,对符合收储条件的企业在办理交储业务时,一能简化手续,以方便交储;二能妥善处理一些无关大局的偏差问题(如包装重量不足或超重等),以加快收储;三能适当增加收储品种;四能对收储的棉花款即时发放,以缓解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压力,圆满完成今年的棉花收购任务。
2、即早出台政策,稳定棉花种植。棉农迫切希望国家即早出台下一年度棉花收购的托底政策,并提高棉花的基本价格。棉农并不希望棉花价格年际间波动太大,但更不愿再看到有了托底政策,未能起到保护棉农利益的作用,像今年这样,企业的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国家托底价的情况。期盼国家根据物价总体变幅及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合理确定棉花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并能在棉田备耕前下发,使棉农也能和粮农一样,对棉价来个“一年早知道”,能早些吃上“定心丸”。同时要适当调整和稳定提高棉花收购的基本价格,用与棉花同季收获的主要粮食品种作为粮棉比价的参照物,以提高棉粮比较收益,稳定棉花种植。当然,棉价提高后,会给纺织企业带来成本增长的压力,建议国家通过税率调整或制定特殊的扶助政策来给予支持,以促进棉花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提高植棉补贴,改进补贴方式。棉花生产相对于其它大宗农产品比较,多数年份效益较低,国家补贴比照粮食更显补贴项目少、标准低。因此,棉农都寄希望于国家能提高植棉补贴,同时改进补贴方式,使棉农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是增加补贴项目。将棉花生产从经济作物中剔出,列入大宗农产品目录,和粮食生产一样,实施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二是提高补贴标准。近几年国家对棉花生产实施了良种补贴,从现象上看,这为棉农减本增效、稳定棉花种植起到了一些作用,但细算起来,棉农真正得到的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大头却被棉种价格的连年大幅增涨套去了。为此,棉农们更希望国家一方面适当提高良种或其它方面的补贴额度,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种子生产的监管和价格的调控。三是改进补贴方式。将国家现行良种及以后有可能增加的各种专项补贴,均按棉农实际交售的籽棉数量来进行兑现。采用这样的补贴方式,虽然需要有从收购企业资质的确认到收购凭证的统一印制、发放和使用的监管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措施配套,但它毕竟将更加有利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成果巩固,全面提高棉花品质,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更加有利调动棉农主攻单产的积极性,积极参与“高产创建”。更加有利于较好地解决目前在植棉良种补贴面积和产量统计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补贴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真实反映各地的棉花生产情况,避免在数据统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为政府决策提供更为可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