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废止长达数十年的配额制。这一年,被中国纺织业称为“后配额时代”元年。
中国价廉物美的纺织服装,获得了自由进入任何国家的权利,一路狂奔。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约16%,2010年这一数字改写成了33%。
卖配额曾一年挣几十万
提起“配额”,绍兴经纬服装有限公司老板余伟强仍旧记忆清晰,“那时候,有订单,没有配额,生意还是做不成。”
在余伟强放弃教师职业,下海入行的2003年,绍兴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已成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纺织业门槛低,花1000万元能办个厂,花20万元同样也能办厂。”
层出不穷的工厂并不用为订单发愁,不少境外采购商都常驻绍兴,超高性价比的中国纺织服装早把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
但是,怎么搞到“配额”?对于大量没有招标资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总是一件头疼的事。
余伟强告诉记者,解决的方式一种是与有招标资质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合作,通过参加商务部公开招标获得配额,另一种就是直接向大型进出口公司购买配额。
热门产品的配额永远是稀缺资源,在民间,专门负责“调剂”配额的中介应运而生,颇有市场。与一家大企业有合作的余伟强没在配额上吃太多苦头,甚至还能卖掉用不了的配额给厂子增收,“有一年,我光卖配额就挣了几十万元。”
“配额价格波动真是大起大落。”余伟强说,抢手品类的配额价格高得离谱,比如加工成本需要12元,配额价格却已经卖到了10元。有时,为了不影响新一轮招标,大企业急着把手中剩余的配额抛售掉,价格会大幅度往下砍。
政客们阻挡不了中国制造
2005年的新年钟声敲响,配额制度在这一刻寿终正寝。产业优势长期被“配额”束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雄心勃勃,余伟强和他的工厂也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自由贸易的胜利果实并非来得一帆风顺。无配额的甜蜜仅保持了5个月,就被“保护主义”猛烈的反扑打破了。
2005年5月13日,美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三类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从6月17日到11月9日,中美围绕纺织品的谈判旷日持久。
中国纺织服装在另一个主要市场——欧盟也遭遇“遏制”。 欧洲纺织服装组织的代表每隔一天就会冲到时任欧盟贸易委员的曼德尔森的办公室请愿,声称在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的冲击下,他们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中国与两大贸易伙伴的纺织品大战,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元素,欧美把中国当成各自国内经济问题的“替罪羊”,漫天要价。
那是一段难熬的时期。小企业开始避免接敏感商品的订单,大企业则通过“转口”方式绕道韩国、加拿大出口到欧美。
不过,回忆起那段日子,余伟强却告诉记者,当时并不感到多么沮丧,“中国纺织的制造能力是替代不了的。他们需要我们的产品。”
事实也证明,不管政客们对中国产品设置多少障碍,都没能阻止中国纺织服装占领欧美的货架。GAP和沃尔玛们厌倦了需要物色没有配额限制的国家采购服装,在谈判桌上,与中国握手言和是唯一的选择。
“2005年之后,我的生意越做越顺。”余伟强说。
这两年过得“很辛苦”
余伟强已经拥有年产几千万元的工厂,不过,他坦言,这两年过得“很辛苦”。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余伟强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不那么欢乐的一面。
“原来出口美国的比例占到40%到50%,这两年已经彻底萎缩掉了。公司现在的主要市场已经转向南美。”
成本上升及美元走软不断侵蚀着企业的利润。中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9%,不过,这个数字掩盖了中国较差纺织企业的困境。有统计称,行业排名后三分之二的企业利润率仅为0.74%。
弱者正无情地遭遇淘汰。
不过,余伟强并不想过早放弃。“凡客诚品2007年的规模和我们差不多,但后来有了爆炸式的增长。”内销、网购,这些都是外贸企业们越来越关注的字眼,“当然,迈出新的一步不容易。”余伟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