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义乌人金丽仙白手起家,尝试进入外贸行业,如今她已经是一家集国际空运、海运、快递为一体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老总;10年前,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如今已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小商品出口到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
从最初的“门到门监管”发展到“旅游购物模式”,再到如今正在探索、行将实施的“市场采购模式”,入世十年,海关监管模式的变化不仅让小商品出口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也见证了整个义乌外贸市场的成长与发展。谈起这十年,一直投身货代行业的金丽仙表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中国外贸迅速增长的年代,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起步:
“门到门”助小商品走出国门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也就在这一年,带着义乌人特有的“敢闯、敢当、敢输”的“三敢”精神,金丽仙开始“试水”外贸市场,成立了义乌扬翔货运代理公司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那会儿义乌还没有海关机构,我们都是直接到上海、宁波口岸报关出口的。”金丽仙说。
2002年,为了支持义乌外贸市场发展,杭州海关下属金华海关成立了驻义乌办事处,提供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转关等一条龙服务。“第一天办理业务的六个集装箱货柜中有四个是我们公司的。”回想起那一天,金丽仙露出自豪的神情。
与此同时,杭州海关针对小商品的特点,推出了“门到门”监管模式。在严密监管的前提下,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出口手续。“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海关的关员、领导一个月仅仅是我们公司就跑了3次,承诺只要企业有柜子要走,再晚他们也去查验。”金丽仙说。“门到门”的监管模式加快了小商品走出国门的步伐。2002年金华海关进出口标箱量达到13800个,而在2001年金华海关日均受理报关单不足5票,监管进出口集装箱标箱仅8个。
发展:
旅游购物模式出口步伐加大
在政府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义乌外贸规模一日千里地成长着。到了2005年,义乌65%以上的经营户都承接外贸业务,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市场。
为规范和促进义乌小商品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9月,出口种类覆盖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的义乌小商品迎来了“旅游购物模式”这一海关总署为义乌小商品量身定做的、全新的海关出口监管模式。在这个被义乌外贸从业者亲切地被叫做“0139”(旅游购物模式)的新通关模式下,原本涉及8000多个税则号的小商品在出口时可以简化申报到98个税则号下,并享受到家门口报关等一系列通关便利,从而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0139大大提高申报效率,每票小商品出口货物外贸代理费从400~500元人民币下降到200元左右,为义乌小商品通关效率的大提速注入强大动力。”谈起“0139”,金丽仙连连点头。据测算,海关的这一新政每年可以为义乌小商品出口节省外贸成本近亿元。
2009年,义乌海关正式成立,成为了杭州海关内首个设立在县级市的隶属海关。“这几年,小商品出口呈井喷式发展。无论从政策宣传推广、还是预约通关服务,海关都是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金丽仙说。
展望:“市场采购”呼之欲出
如今,在义乌雪峰路,每当到下午三点左右,就有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从义乌雪峰路上的国际物流中心海关监管站开始,往北延绵几公里排着密密麻麻的货车,等待着海关的通关检查。
2011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积极支持义乌市开展相关专项改革,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其核心就是探索建立“市场采购”的崭新的贸易方式。
通过调研,杭州海关推出了“联网监管”的政策,海关对“网内”商户开放出口货物通关的“绿色通道”,允许出口小商品自动预归类,简化报关手续,并实行“信任放行,抽查验核”制度,优先处理,降低通关成本。这种做法,除了能够节省客商们通关的时间,更能让义乌商品源头可追溯、责任可追究,是实现义乌构建“市场采购”新兴贸易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了改变贸易方式,杭州海关还从海、陆、空不同领域推进小商品出口的多元化发展。现在,小商品出口已形成“海陆空”全面发展的态势。海运方面,省、市政府继续大力支持义乌内陆口岸发展;陆路运输方面,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内陆无水港与口岸海港的联动机制;空运方面,义乌机场已开通国际临时航线期间。
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义乌市场正逐步转型升级全球国际小商品集散地和展示台。“我们的出口贸易已经趋于平稳,不过进口和转口贸易还很有发展的潜力”,金丽仙开始憧憬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未来的发展之路,“海运现在有直通关,将来还会有更加便利的进口贸易措施,义乌的对外贸易会更加平衡发展,迎来发展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