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新网报道,12月6日,中国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新增的10月数据显示,央行10月累积外汇占款余额为23.29万亿元,比9月余额减少了893.4亿元。这是近八年来央行外汇占款月度余额首次出现下降,远远超过之前公布的所有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下降规模。
点评:11月份外汇占款余额八年来首次下降,大致还是反映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逐渐上升,因为无论从中国贸易顺差还是欧洲资金回流需求,都存在这种倾向。报道还援引银行人士分析称央行或因贬值预期而购买人民币,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近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盘中屡次触及跌停,但随后缓慢回升,这是比较明显的资金每天集中撤出和随后有资金托市的迹象。
2. 中国央行公告,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发行500亿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3.4875%。央行还进行了500亿元的28天正回购操作。
点评:本期央票收益率未如市场预期小幅下降,由此反应央行近期将保持基准利率水平稳定。在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央行在公开市场资金回笼力度加大,昨日7天和14天SHIBOR都略有回升。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只有350亿元,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近4000亿元资金,因此央行明显加大公开市场资金回笼力度,对资金面影响比较有限。
3. 中新网报道,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消息称,上周(11月28日至12月4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生产资料价格继续走低。其中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上涨4.7%;肉类价格有涨有跌,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主要生产资料中,化工产品、矿产品、钢材、能源、农资价格下跌,轻工原料价格持平,橡胶、建材、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上涨。
点评:上周蔬菜价格上涨有季节性因素,但猪肉价格继续下降,因此CPI上行压力不大。11月份和12月份的CPI数据高于市场预期的概率不大。
4.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1月份大部分时间四大行并没有延续10月下旬的“生猛”态势:前28天,四大行新增贷款徘徊在1000亿元~1400亿元之间,直到最后两天才突然加大投放量。
点评:11月份最后几天突击放贷,并不是正常信贷增长,如果存准率下调后12月份信贷增长依然乏力,就要考虑信贷需求的问题,另外贷存比考核等管制是否需要适度放松。
5. 第一财讯报道,北京银行12月6日晚间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当天通过决议,计划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公告称,该批债券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5年)。不过,有关债券的发行时机、发行金额、募集资金用途等要素还未确定,将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后,由董事会授权高级管理层决定。授权期限为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24个月。
点评:未来一两年银行业资金压力还会存在,中小银行可能更加明显,北京银行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募资就是压力的体现。另外近来市场预期城商行和农商行上市进程或加速,可能也是和资金压力关系密切。
6.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蓝筹股周二收盘走高,因有报道称,欧洲可能让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同时运行,此举将增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体系。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52.30点,至12150.13点,涨幅0.43%。标准普尔500指数涨1.39点,至1258.47点,涨幅0.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小幅跌6.20点,至2649.56点,跌幅0.23%。
点评: 昨晚标普将EFSF列入降级观察,称可能将长期评级下调1-2级,并表示未来EFSF评级很可能与最低成员国一样。EFSF首先在扩容上就已经失败,说明其募资存在困难,如果资金足以达到救助欧债危机的目的,本身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欧债危机上,短期救急只能靠欧洲央行放水,长期必须强制欧猪五国等进行财政改革,两点若都不能做到,风险的差异无非就是期限问题。
综合评论:
上证综指在濒临跌破前期低点时出现反弹,指数虽然收复了大部分盘中跌幅,由于成交不济和结构性风险仍在释放,市场总体仍显脆弱。如果近期还有什么风吹草动,A股下行压力加大却缺乏买盘介入,沪指再创新低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隔夜欧洲消息多空皆有,但都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对A股影响不大。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