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至2008年,出口已经达到2001年的4.7倍;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出口有所下降,但2010年又强势反弹,超过2008年的水平;预计2011年的出口增速仍然将超过2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步骤,为中国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奠定了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过去10年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两个因素,强劲的海外需求和我国的人口优势。就海外需求而言,过去10年西方经济总体上处于扩张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普遍出现好转。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出口的增长是全方位的。就人口优势而言,我国人口在过去10年发生总量和结构的双转型。从总量来看,劳动人口(15-65岁)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0年的69%上升到2010年的74%;从结构来看,同期每年约有800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如此巨大的劳动力数量增长,是我国出口集中在劳动密集产品上的根本原因。
我国人口双转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抚养比(即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之和比15-65岁人口)快速下降。相应的劳动人口比上升,至2010年达到顶峰。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转型达到中国的速度,也没有一个国家达到中国的劳动人口比的高度。
如此急剧的人口转型,势必导致我国超常的经济增长模式,入世10年以来井喷式的出口增长是这个模式最典型的表现。但这也提示了未来10年这个模式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人口转型的高峰是2010年,之后劳动人口比将下降,其速度将与之前10年上升的速度相当。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所做的一个研究,到2020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人口比的下降将导致我国出口在2010年的水平上降低53.8%。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产品的两个主要进口地,欧洲和美国,正在经历慢性衰退。目前欧洲的动荡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且痛苦的调整过程。为了拯救欧元,欧洲很多国家都不得不大规模削减政府福利开支。美国海量的政府债务将拖累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需求虽然在增加,但是要替代欧美尚需时日。
事实上,中国的一枝独秀正在为欧美的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历史表明,当世界上出现不平衡增长时,总伴随着经常账户的失衡,即一些国家大量盈余,另一些国家大量赤字。在1970年之前,盈余国也是强势国家,如英国和美国,赤字国没有能力对失衡做出挑战。自1980年之后,美英成为最大的赤字国,它们依靠其强势地位压盈余国、主要是德国和日本平衡贸易。中国不是德日,不会屈服于美英的压力,这意味着美、英自身要做出调整。但是,调整总是痛苦的,特别是当它要求降低普通民众福利水平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主义极易变成政客捞取选票的工具。
综合我国人口转型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未来10年我国出口的增速下降到20%以下可能会成为正常情况,出现10%以下的增长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10%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贸易总量7%的增长速度,我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还将上升。10年之后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未来10年将是我国从一个跟随者转变为一个领导者的转型时期。在此期间,我国需要更全面地把国际因素纳入政府的经济战略考虑之中,给其他国家留出增长和调整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出口增长的减速是一件好事,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腾出了回旋余地。▲(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