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第一家蚊帐厂,拉开了长乐纺织业兴起的序幕。如今,长乐针织经编年产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锦纶民用丝产能约占全国产能的四分之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首民歌不仅传唱着花木兰的故事,更描绘出北魏时期纺织业的发达。
千百年后,木兰的老家河南并没有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而千里之外,一个叫长乐的地方,千家万户再现了木兰“当户织”的蓬勃生机。
福州长乐,这个郑和曾经由此开始下西洋的地方,目前约有十万人口直接从事纺织行业,长乐市锦纶民用丝产能占全国锦纶丝产能比重达24.72%。长乐市纺织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占比已经超过60%,成为长乐市支柱产业。
顶住2008年金融风暴
2000年世纪之交,陈飞从国外回到长乐,想投资做点什么,遇到了吴华新兄弟以及正蓬勃发展的“兄弟纺织贸易有限公司”——现在长乐锦纶龙头企业锦江科技的前身。
“兄弟纺织贸易有限公司”在1998年成立,和当时长乐许多纺织贸易公司一样,徜徉在梦一般的捞金岁月,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尤其是锦纶,不是卖不出去,而是经常有钱也没法从上游厂家拿到货。
吴华新兄弟拉上陈飞,准备筹资盖个锦纶厂。
现为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的陈飞回忆,那时,长乐的纺织业经历了20年间两次大发展历程后,刚刚迎来第三个腾飞期,尤其是化纤领域,过时设备逐渐被淘汰,高新技术厂房纷纷开始兴建,以应对越来越旺盛的市场需求。
陈飞和吴华新兄弟一起,办起了长乐第一家锦纶厂。“越往产业链上游,科技含量越高,门槛也高,投资大。”陈飞说,当然相对地,竞争就小,回报也大。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大胆而具有前瞻性的正确投资。经过漫长的细节讨论,2002年,锦纶厂正式筹建,大量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2003年正式投产。
用陈飞的话说,运气好,一路顺风顺水,锦纶厂在良好的市场需求下不断壮大。
到了2007年,升级为“锦江科技”的锦纶厂,大规模从日本、台湾地区引进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研发经费从之前的一百多万元逐渐增加到上千万元,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更新产品定位。
在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锦江科技和大多数已经成熟起来的纺织企业都顶住了,幸免于难。
据长乐市纺织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长乐纺织业2008年和2009年均出现负增长,投资相对萎缩,2009年长乐纺织业出现了-2.79%的负增长,但相比全行业-9%左右的平均出口负增长,长乐纺织行业出口波动算是比较小的,而且很快在2010年出口得到回升,全年行业固定投资得到释放,同比提升达71.95%。
根据长乐市2010年的统计数据,锦江科技产值达到22.7亿元,是长乐化纤产业领域超过10亿元产值的6家企业之一,成为该地区锦纶行业的龙头企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
千万不算富 过十亿才是大户
锦江科技的成长史,只是众多长乐纺织企业的一个缩影。“我们第一个办了锦纶厂后,后面很多厂就跟着上马了。”陈飞说,“在长乐纺织企业里,我们算不上什么,有很多做得比我们好的。”
陈飞的话,自然带着几分谦虚,但是长乐纺织企业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据长乐市纺织局局长陈木珠介绍,长乐纺织业主要倾向于化纤、纺纱、针织经编这三个领域,到2010年,化纤产业总产值达到181.83亿元,17家化纤企业产值超亿元,金纶高纤产值达到47.96亿元、力恒锦纶达到38.29亿元,锦江科技只能屈居第三。
“纺纱、针织的企业做得很大的很多。”陈飞对化纤领域之外的同行大加赞赏。记者从长乐市纺织局了解到,2010年共有29家棉纺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10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比如金源纺织、翔隆纺织、正隆纺织、华亚纺织、经纬集团,以及大众比较熟悉的金鑫纺织。
20世纪90年代,富起来的中国,针对一度被羡慕嫉妒恨的“万元户”,有一段顺口溜可表现历史的沧海桑田:“万元不算富,十万是小富,百万才起步,千万才是大户”。而对于今天的长乐纺织企业来说,千万不算富,过十亿那才是大户,才是榜上有名的主。
“十一五”期间,长乐市纺织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到2010年为止,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7%以上,且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50.55%提升到2010年的60%以上,长乐全市2010年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06.44亿元,已成为长乐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纺织产业谋求“和谐可持续发展”
1979年,那个被无数人感叹的春天,长乐金峰镇农民陈兴玉开办了第一家蚊帐厂,开启了长乐纺织业兴起的序幕。三十多年艰难创业与精心扶植,长乐市到今天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产业集群,拥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经编名镇”“中国花边名镇”等多个产业名片。
“长乐纺织企业可以说是长乐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特别是1984年到1988年这段时期。”陈木珠娓娓道出长乐纺织业高速发展阶段:长乐第一家纬编织物印染厂是1984年4月由农民周世泰领头创办的。而第一家开幅式织物染整厂1985年10月由村民陈斯清创办。他们解决了织物染整要长途运送到江、浙加工的历史,为长乐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长乐第一家丝织厂是由何长海、程炎乐等联合三星村民创办的,三星丝织厂首家购进K74丝织机生产出当时甚为流行的可与“走私布”媲美的涤纶布。长乐第一家棉纺厂是由村干部许典都带领105户许朱村民集资53万元于1985年创办的凤洋棉纺厂,从此长乐有了自产的第一根机制纱。
到1988年,长乐的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7.95亿元,平均年递增44.8%,这是长乐市乡镇企业发展史上最高的增长幅度。“但是快速扩张也导致盲目发展,企业大面积亏损倒闭现象出现。1989年到1998年,长乐纺织业和所有乡镇企业一起,进入了提高整顿时期。”陈木珠说道。
2000年之后,长乐纺织业,特别在化纤领域,进入了又一个大发展时期,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如今长乐针织经编年产量约25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约五分之一,锦纶民用丝产能占全国锦纶丝产能比重达24.72%,接近四分之一。长乐纺织郎,在全国织出了大名堂。
但是目前,一片繁花似锦中,长乐地方政府居安思危,看到了潜在危机。
长乐市2010年纺织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统计资料表明,长乐市纺织行业产业链明显呈现前大后小的特征,产业结构上存在着化纤、纺纱、针织(经编)发展较快,而织造、印染、针织纬编、非织造布、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同时,长乐市纺织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低端产品占比偏高。
政府对此的应对是,“十二五”期间,长乐市以“产业洗牌”的决心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制造污染的老旧企业,在保护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确保长乐市自然环境不受污染,实现人、自然环境、纺织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