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正式提出产业集群这一概念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从近一个时期的情况看,纺织经济的快速提升既能给专业市场带来大繁荣,也可能给新兴纺织市场带来各种隐患。一些地区的轻纺市场,不问当地纺织配套资源,不调查消费潜力就建设起一个个“纺织空城”。
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众多案例表明,专业化分布的产业集群几乎都是和相关专业市场相互依托,通过相应的专业市场网络形成更大范围的产业链,进而促进各个专业化产业集群不断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纺织服装重要的产业集群地,这些集群至少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产业特色鲜明,二是有专业市场作为依托。
当前,在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正在快速成长。但与江浙一带相比,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市场。
在一次座谈会上,湖北省汉川市政府及纺织企业代表悉数出席,共同探讨汉川纺织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道路。其中,“快速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专业市场,改变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里的被动局面”被与会者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了专业市场,以其为依托,可以通过采购会、交易会等形式,把外面的市场引进来,促进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警惕。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市场也是产业集群,是以流通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因此必然伴随着流通模式的转变而转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整个产业链条看,中国传统纺织专业市场大多走的是一条以织造为纽带的“推”式产业链,这其实是一种“不断拿货”的库房模式,除生产企业外,没有其他相关方关注品牌。其结果是,除了一部分有能力控制全流程的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的品牌运作逐渐减弱。而随着现代网络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不仅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传统产业格局正在改变,而且行业资源也借助纺织市场的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使纺织市场逐步成为新的产业主体。
随着纺织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逐渐提升,单纯以价格取胜已经难以保证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而深度特色化、细分化则成为更有力的“法宝”。比如,去过浙江海宁皮革城的人都会发现,该市场产品的价格与商场的差距比前些年大大缩小,但其客源并未因此减少。而那些既具有一定专业优势和底蕴,又面临产品结构单一、档次较低等问题的纱线集群,应该随时关注其上游原料(纤维)的变化,因为纱线创新70%以上来源于纤维创新。又比如化纤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先进装备和技术节能降耗;二是进一步开发应用差异化(如“超仿棉”)、功能性等产品;三是为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寻找替代品(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四是大力开拓应用领域,向产业用等更广阔的市场进军。那么纱线产业集群完全可以围绕着这些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有侧重的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