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锁性反倾销、欧美经济低迷、CPI成本高涨、银根紧缩……如果要用一些词语来总结2011年佛山乃至中国经济,几乎都是令人沉重的。然而,这样的日子仍要继续,佛山各大行业、企业面临的形势并没有丝毫好转迹象,甚至很多观点都认为2012年会更加困难。传统行业如何在当前困难局面生存甚至完成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如何抑制过度投资,保持理性非泡沫的发展?
2011年,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脚步明显放缓。经历了数年叠加的原材料价格涨跌不明、劳动力成本日渐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困境,昔日通过经验积累摸清的市场规律变成难以驾驭的“野马”,利润的日渐摊薄也从担忧变成了眼前的事实,一向淡定的行业老板们如今乱了阵脚。
而在出口受阻、人工流失等“内忧外困”间,企业老板们对明年的市场预期显得并不乐观。在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企业期间,他们多数认为,行业的疲软态势最少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如何练功御寒成为整个行业的待解课题。
劳动力成本增两成,员工流失仍难挡
南海新光针织有限公司为美国某服装品牌做加工,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和日本,受日本地震、欧美市场大环境疲软等因素影响,今年1—11月销售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左右。
“内外交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用这4个字表达今年遇到的困境:除了出口受阻外,公司内部也遭遇员工荒。据他介绍,去年该公司有400多名工人,今年一年流失了100多人,如今只剩下约300名员工。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工厂还有600多人。“当时我们纳税千万以上,如今只有几百万。”
“现在利润只有两个点左右,只要有单接,我们白做不赚钱也要开工。”该负责人感慨说,只能接单留住工人,保证工人有活做。
为了留住工人,南海佳荣制衣有限公司老板潘兆文从2007年至今逐年给工人加工资,由5%—7%逐年递增。“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都在30%左右,有的企业为了养活员工,出现了亏本生产的情况。”潘兆文说。
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樵利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树彬说,2008年金融危机对其公司影响很小,2009年至今是最困难的3年,今年比2009年还更难做,其公司已由最多时候的400多人缩减到300人左右,“以前一个工人最多操作3台织布机,现在一个人操作五六台,速度很慢。”
据记者了解,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每年增长幅度为20%左右。纵然企业主已不断出招增加一线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但仍然难以阻挡员工的流失。
观点交锋
纺织服装业如何走出低谷?
●佛山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加强企业管理是制胜“密钥”
据我们观察,目前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对企业管理、质量监控管理得比较好的企业日子仍能过得“红火”,但大部分缺乏规范化管理的中小企业则日渐走进了每况愈下的“死胡同”。所以,如果要巩固订单、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效,企业必须先实现自身的转型,在成本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多下功夫,并努力向规模化生产企业迈进,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来增加利润空间。如此一来,才能使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华丽转身。
●南海佳荣制衣有限公司老板潘兆文:
要走自主品牌路线
由于美国市场难以维持,我们目前已经开始培植自有品牌,并尝试做内销。今年7月份开始,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广某品牌的牛仔服,“目前还在宣传阶段,一直在投钱,打算亏两年做推广,可能要两年后才能有效益。”
我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低端产品在欧美国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只有注重产品设计、走自主品牌路线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记者观察:企业需苦练内功待“回春”
2011年注定是纺织服装行业不平凡的一年。从开春之初的“旺季不旺”开始,行业内便已展现市场疲弱的迹象。而订单不足、员工开工不足、企业常年招工则成为行业内全年伴随的困境。
“洗牌时期要来临了。”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相较于规模大、管理规范的大企业来说,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已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如果总体环境继续恶化,行业洗牌必将来临。
面对每况愈下的总体环境,纺织服装工业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
“我们不断在进行流水线改造,在此前投入了200万元进行JIP管理,把生产效率提高超过30%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将继续投入电脑吊挂系统,形成自动流水生产线,把生产效率继续提升20%左右。”谭明矿掌管的佛山市光大服装有限公司目前是禅城区的针织行业巨头之一,其仍在不遗余力地在生产管理上下“功夫”。
中小企业资金“吃紧”,在环境较差的时候不可能投入大笔资金提高生产效率,但在节能减排、努力降低成本方面仍可加大砝码。
创新产品能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将为企业竞争力打下良好根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练好“内功”是如今广大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