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入世的第十个年头,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6%。
然而,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却给这一亮点投下了重重阴影。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我国对欧出口增速已从2010年1月的46%大幅下降至2011年11月的4.9%。
上海关区对欧出口惊现负增长
中国商务部12月的新闻发布会称,1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乏力。同比增长仅为4.9%,低于当月整体出口增速8.8个百分点。
1月~1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5.1%,增速较1月~10月的16.3%继续收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欧盟经济增长如果进一步放缓,内部消费投资进一步疲软,就可能会直接影响中欧双边贸易增长。
统计显示,自希腊爆发危机以来,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从2010年1月的46%大幅下降到2011年11月的4.9%。而在2011年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还维持在25%的水平。
从地区来看,由于欧盟市场不景气,中国最大的上海关区11月份对欧盟出口已经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也“拖累”整个关区的出口增幅降至近两年来的低点。
据上海海关统计,11月上海关区对欧盟出口不足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如果考虑到近一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因素,11月份对欧盟实际出口的同比 “负值”可能更大。
三分之二外贸商对欧出口订单下降
11月底,环球资源对中国581家出口商的调查报告显示,几乎全部受访公司都感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35%的受访外贸商表示其所受到的影响相当明显。在调查报告中,有三分之二的中国外贸企业反映来自欧洲的出口订单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除了全球债务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加大,会弱化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紧缩政策导致融资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也使中小型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其外贸出口。
近两年来,汇率一直是困扰出口企业的大问题,以欧元结算的出口企业吃亏更大。今年以来,人民币和其他主要货币均保持升值态势,特别是对欧元,四季度就大幅升值了8%。
秉华咨询经理高杰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人民币升值挤压了出口企业的利润。以一张2000万欧元的订单为例,今年高点约在1欧元兑10元人民币,收入在2亿元,而用现在的8.4来算就是1.68亿元,其中汇兑造成的损失就高达几千万元。
欧盟与华贸易摩擦最频繁
自从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已经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迄今为止,欧盟已对中国糖精、彩电、自行车、不锈钢等多种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涉及食品、钢铁、化工、文具、玩具等多个行业。
“随着危机的蔓延和深化,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趋势。”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这一方面是为了通过限制其他国家的进口来转嫁国内的危机,另一方面,在危机中的民众更需要本国政府的保护。
明年欧盟在贸易领域对华态度预计难有转变,宋泓认为,欧盟有可能会对中国的机电、金属、化工等传统出口产品加强“双反”措施的频率。
他说,针对这种倾向选择,一是要加强各国高层间的沟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首脑间的积极交流,倡导贸易自由;二是,企业应当促进结构的转型升级,短期来看,可以考虑建立转移市场和寻找替代性产品作为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