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认为,只有当品牌走出去的时候才被视为国际化,国际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走出去,更不是盲目地请进来,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国际化。
一是国际化是在观念和意识上与国际接轨,而不是形式上走出去和请进来,我们经常感慨我们与国际化的差距,但我们可曾想到,这样的差距并不是产生于设计、生产、营销上,而是产生在最基本的认识上,国际化之所以受到追求,并不完全在于产品的质量、服装,而是品牌所宣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符合其受众消费者的价值观。对于服装品牌来说,国际化意味着从设计理念开始,在产品品质、终端销售及视觉传播等一系列品牌运营方面的行为,能够遵循国际行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
二是国际化首先要做好中国的品牌。现在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品牌已经全部登陆中国市场,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竞争已在中国全面展开,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赢家的基地。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有人已经提出家门口的战斗就是全球化的战争,赢得了家门口的胜利就是赢得了全球的胜利,在中国服装品牌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化的就是国际化的,因为中国市场作为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引导全球化市场的趋势和力量。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正在成为新全球化内容的时候,中国服装品牌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中国市场,树立品牌的观念这点很重要。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八十年代杂牌与杂牌的混战,九十年代是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二十一世纪是名牌与名牌的遭遇战。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联想也收购了IBM,就是强调品牌的长久性。有些企业很简单,把品牌先当儿子养,最后卖了。做好中国市场,目前阶段百货点仍然是主渠道。
下面介绍一下当前中国服装品牌在百货店中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对于服装品牌来说,百货店是重要的渠道终端,其原因在于:第一,百货店作为商圈的核心代表,有着稳定巨大的客流量。第二,百货店能够很好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欲望。第三,百货店是消费文化展示最集中的平台,窗口效益有利于提升商品的档次和形象。目前从总体看,百货店中的服装销售,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分别占据半壁江山,但在不同的品牌中,商务男装中国外品牌占据较大优势。深圳服装品牌不仅占据了国内一类商品60%的份额,还在2010年销售利润率中取得了佳绩。近年来,中国很多服装品牌经过长期给国际品牌待工,受国际先进理念的熏陶,各方面都在快速增长,其品牌价值也随之不断丰富提升,他们虽然受到洋品牌的冲击,但仍然为中国百货业销售的持续增长作出极大的贡献。服装行业在百货零售市场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一个百货店的销售额服装类占到50%以上,而服装销售量的70%是由国内品牌创造的,现在不少百货店也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经营国际大品牌虽然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但利润空间有限,真正能给百货店带来整体利润提升的还是要依靠本土的优秀品牌。只有孕育出一批卓越的中国品牌,形成丰富的中国品牌资源,才能改变市场结构的不平衡,保证百货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服装品牌的主要渠道,中国百货业近几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销售增长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每年的统计分析,2005-2010年六年间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6.52%,比同期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幅略高。协会对200家会员企业,们店数大概是600多家,这200家企业2010年销售总额同比增长了22.14%,高于全国城镇商品零售总额的百分点。他们的经营状况及其变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中41%以上的企业销售额达到10亿以上,接近60%的企业销售额超过5亿以上,亿元以上的销售额的企业占到90.86%,由此可见,百货业在中国零售领域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保持了旺盛活力。“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为百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的影响。
目前,中国高端人群和财产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我想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暴发户非常有钱,在五星级酒店里喝咖啡,两个人闲着无聊,说你如果在这个酒店大堂里裸奔一圈我给你五千万,一个人想我这么有钱,为什么为这五千万裸奔,另外一个人想你这五千万太容易到手了,两个人坐在那里想我们这样做了丢人现眼,什么也没得到。这时候来了一个经济学家,问你们俩为什么这么奥丧?经济学家说你们俩对社会是有贡献的,GDP提高了10个亿。
第三,谈谈优术的问题。也就是中国服装品牌如何做好百货之道。
一是丰富品牌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消费者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在此过程中,国外品牌凭借其品质和品牌内涵的优势,成功开拓了中国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国内企业也开始把品牌拿到国外包装,或者单纯地仿冒甚至抄袭,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事实证明,没有内在的支撑,一个品牌不可能维系长时间的发展,无论它的包装多么美,叫声多么响亮,也永远逃不出低价格。我们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是集产品质量、设计元素、文化理念和丰富品牌于一身的消费感受,抄袭等短期利益行为无疑带来的是低端的重复,在百货店中消费者最初认识的是视觉上的分析,而真正能够形成消费群体,是在品牌具有独特的特点,就是具有了品牌独特的个性之后,一个优秀的品牌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时尚的文化缩影,从这一点来讲,中国服装品牌尚需对自身品牌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座都知道西湖和东湖,哪个最美、最有影响?应该说是西湖,为什么?西湖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东湖尽管比西湖大好几倍,而它没有故事,所以西湖更有名,这就是品牌效益。因此品牌文化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二是进行深度营销。目前优质的百货资源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来说人相对稀缺,因此服装品牌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个渠道,进行竞争细作。造就国际化的品牌,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百货店不仅仅是品牌服装的销售场所,同时也是品牌文化传播展示的直接品牌。服装一直都是和品牌的附加值、情感因素联系在一起,商家与品牌商联手搞一些深层次、高品位的文化营销活动是宣传品牌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一些品牌在百货店中做的一些尝试,比如利用商场宣传品牌推出品牌故事,举办品牌品鉴沙龙等,通过这些方式使更多的消费者对品牌有了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市场也得到了更好的培育。
三是准确对接渠道。国内不同地区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差别很大,即使同一地区也存在着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因此百货店的目标客户群和市场定位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服装品牌在选择渠道时应该从自身的品牌定位出发,进行准确的渠道对接。我们知道每个品牌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面对大众消费群体,有些是面对比较高端的客户,这就需要把服务对象锁定得比较清晰,再去选择相应定位的百货店,从百货店选择品牌的角度讲,他们最希望合作的是定位非常准的品牌,他们希望把很多具有不同个性、定位精准的品牌结合在一起。社区百货其实也做得很好,如果定位精准的话,在商场也会销得很好。
四是共建战略联盟。很多人认为,百货店与服装品牌是一对矛盾体,两者之间爱恨交织,服装品牌商说自己是给百货店打工,许多百货店也抱怨服装品牌不给支持,或者支持力度不够大,曾经有一位供应商来我们协会问我,说为什么商场对我们品牌商那么苛刻,从一楼赶到二楼,二楼赶到三楼,最后被洋品牌挤走。我们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很大,无论什么店庆我们都给很多钱,但是洋品牌根本不支持。我问他们,你为什么进入这家商场?他说因为这家商场档次高。我在这儿认为,双方都应该客观一些,一方面要换位思考,另一方面要通过磨合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利益结合点,当然定位还是很重要。因此,更重要的是服装品牌要重视和百货店的战略联盟建设,加强双方品牌文化的统一融合,加大在服务营销方面的合作力度,加深顾客资源、经营资源等共享程度,使服装品牌与百货店真正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建立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合作提供了技术手段,双方的无缝衔接可以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测,了解和优化资金流,提高渠道的运行效率,对需求作出及时的反馈。此外,在现场业务的开展中,服装企业和百货店也可以多种合作,从中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塑造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服装企业从产品品质、服务手段等方面提高品牌核心力,从文化感、民族感、历史感、时尚感等几个方面打造品牌价值,只有真正建立起品牌的文化自信,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和信任,才能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以强者的姿态走向国际化。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作为中国百货流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性组织,在商务部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促进国内品牌企业与百货店进行对接、沟通,近年来协会开展了名店标名品、名品进名店的活动,我们在全国百货店启动了支持中国品牌、销售中国品牌的活动,号召中国广大企业提高销售便利,组织联合促销,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厂家生产,提高自营比例等方面,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品牌的发展。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今后将继续支持帮助中国服装品牌扩张百货渠道,通过组织交流、互动等举办更多的对接活动,在服装企业和百货店之间建立沟通交流平台,为本土服装品牌扩展中国市场铺路搭桥,促进中国服装品牌全面走上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