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是农民工最受礼遇的时节,所在地官员苦劝他们留下,流入地企业抛出种种优惠,盼着他们早回。这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还有潜力,但已大不如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5.60亿增长到9.18亿,而总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则不断下降。学者的研究显示,1982年到2007年中国的总抚养比下降24.6%,对同期人均GDP增长约有25%到30%的贡献。
2000年之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开始放缓。20到29岁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比2000年缩减近15%。从2011年到2015年,60岁以上老人将从1.78亿增加到2.21亿。《联合国(微博)人口展望》预计,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抚养比开始上升,“未富先老”(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成为挑战。
那么,中国还能创造哪些新的红利,以支持下一个三十年?
劳动生产率红利:它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先进技术的运用、管理的深化、基础设施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升、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相关。
制度红利:它和农民工市民化、机会的公平供给、法治水平的提高、更开放的市场与更少的干预相关。
精神红利:它和人民的奋斗意愿与创新精神相关。
最富的国家老龄化程度往往也最高,所以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在人口结构逐步变老的过程中,实现经济转型和高效、智慧的新增长。怕只怕思维老化,精神钝化,行为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