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笔者有幸参加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新年音乐会。可是腊八时节,天寒地冻,穿什么去听音乐会?
在欧洲,到音乐厅听音乐会是中产阶级和贵族钟爱的晚间消遣。华灯初上,百年历史的音乐厅里衣香鬓影、流光溢彩。绅士们的燕尾服,淑女们的晚礼服,闪闪发光的除了高脚酒杯,还有指间一颗比一颗大的“鸽子蛋”。
今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走进音乐厅。除去国家大剧院里源源不断的“参观团”,真正抱着欣赏音乐心态进场的人士不在少数。然而,笔者目光所到之处,看见的都是穿着羽绒服和雪地靴,一身“街坊”打扮的观众。仔细看下大剧院派发的节目单,上面却分明写着“请注意穿着礼仪”。
即使中国观众意识到要注重穿着礼仪,他们也不见得会为一场音乐会去买一袭昂贵而不实用的晚礼服。不过哪怕是普通的服装,只要经过精心的搭配,还是可以穿出品位的。在特定的场合做特定的打扮,这是对会场的尊重,更是对赴会者自身的尊重。然而,谁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打扮才是合适的打扮?先不说应约赴会,就说日常的服饰搭配,谁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看?
像Zara、H&M、Mango那样的高街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不仅是在卖衣服,更是在卖“时尚”。不管是在热闹的王府井大街,还是冷静的来福士商场,Zara的橱窗总是像块磁铁吸引着来往行人的目光,仿佛是立体的时尚大片。Zara店内人型模特的一身搭配也往往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配”。
与其等消费者看完时尚杂志按图索骥,服装品牌不如自己充当造型搭配师。比如H&M,定时每月每季都在其官网上更新独家制作的时尚小册子,不仅介绍新到货品,还提供大量的潮流资讯,用自家产品说话,几件单品便搭配出10多套不同的服饰装扮。
乔布斯曾说,多数顾客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同质化严重的服装市场,有时候顾客需要“被”灵光一闪。一件看似平凡的白衬衫经过搭配可以呈现多种变化,而看似棘手的真丝裙经过搭配也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实用性和可穿性。时尚新潮的搭配总是能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谁会拒绝好看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