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群体的影响力并不与这个群体的大小成正比。
99%、80%、75%、60%、50%,这些数字的背后其实都与一个群体有关,那就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它们代表着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解决就业数、创新、经济贡献以及交纳税收方面的占比。刚刚过去的一年,在日渐高涨的呼吁声中,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却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最近,老刘的茶馆在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雪中开张了。
同一天,老刘与一个朋友合伙开了3年的一家娱乐场所因为场地的问题不得不关了张。"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可是我没上过几天学,全凭自己的一股闯劲在北京折腾。"老刘有时候会自谦地对记者说,这也是实情。为了转行,老刘花大力气装修了茶馆的店面,重新招聘了10多个服务生,并且热热闹闹的举行了开业典礼。
"没办法,我要为跟了我这么多年的兄弟们着想,不能让他们没有饭吃。"老刘诚恳地对记者说,就在几天前老刘的一个得力手下--大航去了天津,另谋生,原来的合伙人离开娱乐行业另外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俩人各奔了前程。
现状
2011年7月4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正式出炉。该标准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并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执行范围。
在全国工商联进行"中小企业调研活动"的时候,这个"新标准"还没有出台。
辛卯年的元宵节刚过,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全国工商联分别由四个副主席带队的四个调研小组便在乍暖还寒的北京初春中出发了。
"中小企业调研活动"成为了全国工商联2011全年工作的开篇之作,这是工商联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规模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涵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地级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组织的这次调研活动,意义非同寻常。
"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中西部梯次产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划分标准问题","办的成功的,办的过得去的,不景气的企业一起看,主要是研究发展问题。任何地方都有好的,有坏的。"在四个调研小组出发之前的培训会上,全国工商联领导反复叮嘱道。
实际上,调研组出发前,对中小企业所能面临的一些困难已经有所准备:融资难,税赋过重、人才问题、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问题、政府的服务体制问题,在转型当中的科技创新问题,现有政策的执行问题,如此等等。
许昌市亚安绝缘厂是一个只有20多人的小型企业,如何将企业的管理顺利地移交给新的接班人是业已65岁的董事长慕振奎近半年来忙活的一件大事。最近令他放心的是,他的两个女儿目前已经基本上能够接过他的班了。但是,目前企业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有、资金有、技术有,但扩大生产所用的土地却解决不了。
慕振奎的女儿慕红建议,只有由政府牵头,成立"绝缘材料协会",才能解决信息不通、恶性竞争等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三难一怕三盼。"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在调研时说,"三难是做企业难、做小企业难、做微小企业难上加难;一怕是怕政府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三盼是盼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二盼能够享受同等待遇、三盼等够得到政府优质服务。"庄聪生认为,沿海省份近些年的发展实践说明,哪个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了,哪个地区的老百姓就富裕,本地区的经济就发展得好。
2010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将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解决30万人就业纳入十大民生工程。重庆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分离出来,将微型企业定义为雇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个人独资、合伙经营的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开先河。
在此基础上,重庆出台了"1+3"模式解决微型企业资本金和融资问题、无抵押担保贷款开辟在银行融资通道、政策叠加进行扶持等多种扶持措施。此外,对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三年内免收所有的行政性收费。
小微企业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具体甚至是琐碎。浙江慈溪"应学强织造厂"是典型的小微型传统纺织企业,老板应学强两手老茧,操一口浓浓的慈溪方言,不仅从原料价格到产品销路他要操心,由于缺电,影响生产,企业还不得不自备发电机。
还有一些小微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转型升级。励行根领导的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是慈溪一家仅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微型企业,依靠自身投入,大搞自主创新。其开发出的"核电站密封技术、新产品及应用"项目,201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和应用技术达到核工业要求的最高等级,居世界领先水平,以至于美国一家知名大企业几次三番地欲出资收购。
就在全国工商联开展此次大规模的中小企业调研活动期间,一年一度的两会在京召开。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在回答的12个问题中,有两个问题专门涉及"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
跑路
2011下半年,温州一些企业迎来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跑路"成了一些老板唯一的选择。在享受了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先行者的红利后,在温州这块几乎就是中国中小企业代名词的地方,一些企业终于为其几乎疯狂的资本游戏付出了代价。
温州一家县级合作银行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说,中小企业倒闭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在前几年获得资金的时候,并没有投入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而是"哪里赚钱快投哪儿",在本地区真正踏实做业务的企业很少有倒闭的。
温州民间借贷的危机始自2011年上半年,至9月20日胡福林"跑路",发展到一个标志性阶段。
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商之一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9月赴美,被传欠债20亿元,其中民间借贷12亿。胡福林"跑路"后,温州借贷危机被广泛关注。10月10日,胡福林返回温州。随后,温州政府部门介入,帮助温州这家招牌眼镜企业重组。
"没有地下钱庄这样的民间借贷业务,就没有温州民营经济的今天。"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对媒体直言,温州30多万家民营企业,其启动发展资金很多来自地下钱庄。在银根紧缩之时,地下钱庄就是中小企业找资金的"救命稻草"。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的市场规模是1100亿,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
其实,贷款难并非只存在于银根紧缩之时。有学者认为,目前小型、微型企业遇到的问题主要不是货币政策趋紧造成的,主要是因为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银行体系不适应民营经济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造成的。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到江浙一带调研,发现中小(微)企业只有10%左右可以从银行等主流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也就是说,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根本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数据显示,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事实上,利润下滑已经成为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统计称,2011年小企业利润严重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至40%,经营困难加大。在做实业困难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将获得的民间借贷资金要么投入房地产,要么从事高利贷,玩击鼓传花的财富赌博游戏,产业空心化和投资炒作成了悬在中小(微)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学者马光远撰文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几条救急的举措想改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仅仅依靠一些临时性的举措想让中小(微)企业回归实业,无疑是不现实的。全球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都很难,但像中国这样周期性的危机却是极其罕见的。这只能说明,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建立起一个长效的公共政策体系。近10年来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也没有贯彻落实。
他认为,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命脉之所在,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细胞,中小(微)企业不稳,宏观经济难以长期向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民间借贷,还是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都不应该是短期、临时性的,更不应该是简单扶持性的,而应该将其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出台框架性的制度性方案,给中小(微)企业以长期的预期。
集中出现在温州的情况也许仅仅是全国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去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温州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表示,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要大力支持,对民间借贷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使健康发展。
政策
2011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其中提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助,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要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
5月2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其中包括对于风险成本计量到位、资本与拨备充足、小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的商业银行,经监管部门认定,相关监管指标可做差异化考核;根据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
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新标准划出了微型企业标准,有利于明确重点,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月21日,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要求重点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能力;鼓励县域内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依法进入融资性担保行业。
10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包括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等在内的9项措施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要求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在规范管理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等等。
有专家指出,尽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但中国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各种负担以及做实业的环境方面,不能说最难,但无疑是属于最难的之一。
就融资难而言,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多次证明,由于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尽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只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不到20%。
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做实业的环境越来越差。在通胀的环境下,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涨导致中小(微)企业的负担很重,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收费,大幅度压缩了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
有观点认为,中国在中小企业扶持上的公共政策,教训有两点:一是从来不正视,或者不承认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是将中小企业视为补充,导致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从来没有上升到基本国策的地位,30年从来没有召开一次国家级的中小企业会议就是明证;二是没有一个真正为中小企业说话的机构。凡是涉及中小企业的政策,很多时候,要么隔靴搔痒,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
2012年的这些情况还会延续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加快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部署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实呢?在我们2005年出台了"36条",2009年出台了"39条",2010年出台了"新36条"后,落实的任务究竟能够完成多少呢?2012年,我们期待更好的答案。
不久前,老刘悄悄地对记者说,茶馆他不想干得太长,如果有好的下家,他希望将茶馆出手。
"俗话说得好,我现在没有太多的流动资金,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吧?"老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