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日前的消息,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题为《贸易、投资和增长——政策服务于最需要的国家》的通讯,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为例指出,部分发展中国家地位近几年不断上升,已不需要享受欧盟的优惠政策和贸易援助,后期,欧盟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将向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倾斜,尽快修订普惠制(GSP)安排,以保证仅有最不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从普惠制安排中获益。
一旦中国从欧盟“普惠制”中完全毕业,意味着“中国制造”今后输欧再无法享受最优惠关税。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这将增加中国商品出口成本,但考虑到近些年欧盟已刻意减少中国“受惠”产品范围,中欧贸易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冲击。不过,专家也提醒,中欧贸易取消“普惠制”是大势所趋,出口企业要提早准备。
取消普惠制影响有限
“普惠制”全称“普遍优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据其给惠方案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优惠关税制度。目前,普惠制项下的出口产品关税平均比最惠国税率低约1/3,因此可以说是世界上税率最低、最有吸引力的一种关税制度。
自1978年中国出口欧盟产品享受“普惠制”以来,的确给中国输欧商品带来不少好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研究员姚铃表示,优惠的税率降低了产品成本,进一步凸显了欧洲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价格竞争力;而后期,随着欧盟刻意减少给予中国产品“普惠制”,必然增加企业成本,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但这种影响是一时的、有限的,不会对现阶段中欧贸易造成巨大冲击。”姚铃判断。她还表示,从1996年起,欧盟就已刻意减少中国的“受惠”产品,“中国制造”囊括在“普惠制”中的商品种类已不多,即便当下完全取消对华“普惠制”,也不会对企业出口欧洲造成重伤。
中国国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分析称,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多种类产品关税都在逐步下调,即使没有“普惠制”,企业所享受的平均关税水平也不高,无需过度担心。至于部分企业忧虑对华“普惠制”取消后跨国公司投资转移的问题,张永军认为,在一些利润较低的产业可能会出现转移,但这不会成为主流。“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有远见的跨国公司不会仅因‘普惠制’就放弃在华投资。”张永军称。
资料显示,自1996年开始,欧盟多次大规模减少给予中国的“受惠”产品。中国造化学品、皮革及毛皮制品、服装、鞋、玻璃及陶瓷制品、贱金属、家具、玩具、乳、蛋制品、家电等先后脱离了欧盟“普惠制”名单。“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98%的中国工业制品就已脱离欧盟‘普惠制’名单,现在只有原材料、农产品等极少数产品还继续享受欧盟‘普惠制’”。姚铃称。
做好准备应对“毕业”
从“产品毕业”到“行业毕业”,依照欧盟在“普惠制”上的态度,姚铃认为,中国“国家毕业”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还在欧盟“普惠制”名单中的出口企业不要再躺在“普惠”的温床上享受,而是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姚铃建议,出口企业要坚持转型升级,产品要从价格优势转向质量优势,加大创新能力,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抵消欧盟“普惠制”取消后的关税升级问题。在战略上,企业可以考虑投资非洲等仍在“普惠制”范围内的地区,继续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亦或是推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其他仍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的国家的出口业务。
另外,姚铃提醒,虽说“中国制造”从“普惠制”中完全毕业将是大势所趋,但在欧盟还能对中国给惠的期间内,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争取更多地享受,多拿一些优惠的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普惠制”的优惠给予是动态的,一旦欧盟认为某一国所出口的产品没有影响到两国的贸易逆差,就会考虑恢复对这个产品的“普惠制”。因此,即便是出口产品已被取消优惠,企业也应持续关注,如果有恰当时机,可以通过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再向欧盟申请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