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来袭
沿海之“薪酬牌”VS内陆之“温情牌”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这样的招工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我国沿海向内陆省份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长期作为劳务输出地的内陆省份变“鼓励劳务输出”为“挽留劳动力在家乡就业”。近日,记者在珠三角地区、湖南等地调查发现,在“用工荒”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沿海地区打出“薪酬牌”,内陆地区则大打“温情牌”,双方打响了一场“招工大战”。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这样的招工竞争将愈演愈烈。
沿海
面对招工市场上中部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珠三角只好继续放大自身为数不多的优势———薪酬福利。
东莞市一家电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中部地区、珠三角同行的双重竞争,公司招工缺口逐年增大,今年只能提出更好的招聘条件:工资比其他企业高出一到二百元,包吃包住,有保险,夫妻双职工的提供夫妻房,报销春节往返车票、提供带薪年假、带薪婚假、产假。
内陆
在湖北省、河南省,一些企业将常规的节后招聘提前到了年前,薪酬待遇也较往年有明显提高。甚至还有企业“深入虎穴”,到东南沿海地区挖人才,公然与东南沿海叫板,打响了人才争夺战。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湖南浏阳市就组织大巴到珠三角地区免费接农民工返乡,农民工抵达浏阳后,首先被拉到当地工业园区参观体验,了解企业的薪酬待遇,并参加现场招聘。
南下广东?还是留乡打工?对广大内陆省份农民工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沿海地区仍“求工若渴”
龙年新春伊始,在珠三角,长三角的工业园区、劳务市场等地,招聘广告随处可见,“急需大量普工”、“技术工人大招聘,待遇从优”等广告词表达着企业“求工若渴”的迫切心情,很多企业甚至将招工阵地前移,到火车站、汽车站、劳务介绍所等一线“抢人”,但目前节后用工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有东莞公司副总经理分析,原因可能是去年众多企业内迁,内陆也需要很多劳动力;其次,相比之下沿海的薪资竞争吸引力下降,以前沿海和中部的工资相差超过1000元,但是现在同样的岗位可能相差只有500元了,差距在缩小,对工人的吸引力难免下降。
内陆省份力争劳动力留下
随着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内陆省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逐步发生变化,相关工作重点从“鼓励劳动力输出”变为“力争劳动力留下”。内陆省份汽车站、火车站旁的标语记录下了这一历史变迁,从以前“外出务工的朋友,一路顺风”、“外出打工朋友,祝你们在他乡也快乐”,变成了现在“家乡工作就是好,赚钱顾家一个都不少”“赶紧回乡就业吧,孩子不愿被留守”等等。
(新华社)
记者走访
佛山
被内陆抢人陶瓷行业工人难招
已成整个陶瓷卫浴行业通病,有企业缺工三四成
新快报讯 记者 黄光先 报道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企业招工难是老大难问题。“今年预计比往年更严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如是告诉新快报记者。新快报记者近日采访佛山市多家陶瓷企业发现,一些企业仍处于普遍缺工状态。有个别企业甚至表示,由于一线工人的招聘难度大,已经影响企业的开工。
有企业因招工难无法生产
总部位于佛山三水的某色釉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陶瓷配件的中小型企业,年初八就已经开工。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李经理告诉新快报记者:“由于公司今年的招工数量不多,而且工人返岗率也较高,所以招工还算比较顺利!”李经理还称:“从一些陶瓷企业客户反馈给我的信息来看,他们的招聘情况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因为招工难而无法正常生产。”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招工难成为整个陶瓷卫浴行业的通病,有些企业缺工已经超过了三到四成。
内陆新兴产区强势“抢人”
在新明珠陶瓷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李先生向新快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佛山陶瓷行业的用工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区如佛山等,人力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大企业集中,小微企业则用人相对更难;二是内陆新兴陶瓷产区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开启与传统产区的人才竞争。传统产区人才,包括技术工人大批流向内陆新兴产区。
外迁企业招工情况较理想
在珠三角招工日益艰难的背景下,佛山多家陶瓷企业把生产基地外迁到劳动力大省,这些企业的招工情况如何?是否遭遇招工难?新快报记者近日也就此问题展开了采访。某企业在湖南等地均设有生产基地,该企业董事长陈彦斌向新快报记者透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在省外的生产基地招工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工人的返岗率比较高,虽然这些生产基地基本以招收一线工人为主,但情况相比佛山还是好一些。”此外,新快报记者从几家陶瓷行业领军企业也得到差不多的答案。
蓝卫兵表示,由于各自产区逐渐形成气候,许多地区的工人更愿意在离乡更近的城市选择就业,“很多新兴基地绝大部分的员工来自当地,农民基本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招工容易,而且返岗率也高。”
东莞
节后用工紧缺企业招工最怕90后
记者发现存在应聘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新快报讯 记者 叶毅贤 报道 元宵节后,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到东莞,但企业仍然为招工叫难,到底难在哪里?新快报记者再度走访东莞各镇区各大企业,发现原因在于应聘人员素质与企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记者调查了解到,企业不满大部分90后一代求职者的工作态度,所以难以招到尽责忠诚的员工。
提高待遇放宽限制
2月8日上午,记者在虎门汽车客运总站和南城汽车客运站了解到,当日进站人数超过一万的高峰回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揾工大军”。
记者走访东莞各镇区招聘市场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在近日为补充年前人才流失及年后的跳槽高峰,对于人才的招收条件有所放松,对于其年龄、性别、学历等均放宽了一定限制,用人高峰之际可谓诸多条件宽松,对于一线普工作业员岗位更是如此。例如,服装企业熟手工和技术工紧缺,企业为了吸引工人,除了提高工资待遇,在住宿条件、娱乐设施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摆脱劳动密集型模式
“揾工大军”占据车站主要客流,为何企业仍叫着“招工难”?记者走访了位于长安镇的东莞市某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陈善能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仍然最缺普工,人才市场上找工的人不少,但他们看重的是稳重负责的工作态度,无奈市场上太多90后的年轻一代,这批90后工作态度大多不认真,所以一直招不到满意的员工。伴随着公司发展、在东莞工作长达10年的江西人龚师傅,是某电子公司的资深线割技工。在他看来,90后工人普遍的工作态度就是“工资要得高,会享受,好玩,但嫌累又嫌脏”。
人才市场在供求上存在这样结构性的矛盾,企业如何应对?某电子公司选择了摆脱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转向流水线全自动的生产模式。陈善能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经在虎门镇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增加投资过百万,旨在通过全自动化生产,节省人手,从而加快产品的生产速度和提高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