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人们出国买东西,翻过商标一看,大多是中国制造。中国的制造能力已经为世界所认可。但是一双温州的皮鞋,平均出口价10美金,可当它贴上国外顶级品牌的标签后,身价马上变成几百美金,而且许多又卖给了中国消费者。
这就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困境所在,辛辛苦苦赚取的加工费,远远不及外国企业获取的品牌费。没有自主品牌,中国的企业就是世界的打工仔,做着最辛苦的工作,赚的却是最少的钱。没有自主品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出口加工企业仍然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挣扎。记者近日深入东南沿海制造业基地,了解这些最具“中国制造”特征的企业生存状态。
记者调查温州多数制鞋企业仍为“代工厂”
温州市双屿镇,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镇,和其他乡镇略显不同的是,在这里每走几步,都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鞋厂。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皮鞋,头尾相连,能绕地球几十圈。在这里,记者感受着“中国制造”的强大生产能力。温州巨一集团,是一个日生产3万双鞋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所有鞋上的饰花打孔流程,只需要十几个人就能完成。
负责人:这就是说一个上面的装饰花,比如说我们鞋子上面的一个装饰片去装饰它,像这种来说的话,它就只是需要把模板放好,盖上去,它自动的运行,就直接打的这个,你看它的品质,我每一只可以做一样,如果是以前人工的操作,或许说我要慢慢的这样一点一点的把它踩过来,现在不需要了。
1个人可以顶原先的8个人,凭借高超的制造技术,国外各大品牌的企业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贴牌代工。
巨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罗莉:康奈做老头人是吧,其实我们做世界品牌的ZALA也在我们这里加工,确实是温州的制鞋业已经在技术这一块,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一个级别了,他们可能会在我们这里加工80块钱,它可能拿回去卖500块钱。
丰厚的利润和中国企业关系不大。康奈集团周津淼说,外国品牌把的中国代工企业的利润计算得清清楚楚。
周津淼:老外给我们算好了,而且老外的技术,这种算成本的能力,比我们要高一点,多少的针,多少的线,不要多少皮了,都给你算得一清二楚。为一美金,不知道要讨论多长时间。所以他把你算得干干净净,然后给你打上赚多少钱,你做不做?你不做,我们换一家。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销售渠道,赚取加工费是必须的选择。但是现在30多年过去,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为什么还是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中国企业,为什么始终不能从打工仔成长为老板?
缺乏自主品牌 国际拓展困难重重
康奈是中国皮鞋最早走出去的品牌,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品牌输出的企业,贴牌业务也超过了一半以上。
周津淼:因为从发展来讲,贴牌是我们只要做得好,老外拿个单子来,我们就增长了,我们要多开一家店,现在压力都会很大。
说到海外开店的压力,周津淼透露,他们最早在巴黎开设的专卖店正面临着一场风波。
周津淼:2010年,我们有一款鞋的鞋底,有一个“V”字形,相似的型在法国有十几个,最后有一个法国的一个工厂说我们侵他们的专利,他是告到法国的警察局,派的宪兵队过来,把你的仓库给你封了,账户给你封了,电脑给你搬走了。在中国没有这样搞的,你就是合资外资企业,也是起诉法院、工商局找你商量,没有这么搞的。而且根据法国自身的律师讲:没有问题。其实他这样只有一个目的,把你搞得时间越长,他现在也没有结案,早了。整个把你搞掉。
11年前,康奈给自己在海外首次开店定义为“探路者”,11年后,品牌输出的定位依然是“尝试”。
周津淼:你发展好了,你的专卖店离老佛爷的店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法国的店就在他旁边,旁边只有一条街,都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鞋店,他的眼就红了,还没有太红,等你迅速发展的时候,他感觉到,哎呀不行了。2010年在罗马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当地一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两个字:警惕。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狼来了”,这篇文章我现在还保留在那里。
也是在11年前,中国皮革协会向全行业发出呼吁,要用5年时间,打造出3到5个国际知名品牌。时至今日,这个目标依然还在前方。一位熟悉温州企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品牌之路并不平坦。
分析人士:一个品牌,它不是一年、十年的过程,从财力投入也好,还是从其他方面投入也好,它是一个非常长的一个周期,意大利制鞋它也不是近十年,近二十年的,它是几百年沉淀下来的,另外还有一个文化底蕴在里面,所以这个我觉得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内,首先要有一种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同时发挥各自优势适当的分工也是必不可少。但是有分工就有利益差别,能够开发出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占据市场高端的重要手段。
现在中国出口加工企业缺的不是钱,更多的是缺乏奋斗和开拓精神,按照别人的样子去做总比自己设计要容易,但是这就注定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注定了在世界产业分工中总是成为打工仔,而不能成为决定利益分配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