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局势依旧跌宕起伏。而中国制造业正酝酿着新的考验。克罗斯诺公司委托研究机构IDC在近日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在被发放调查问卷的12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中,31%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某种形式的低成本策略;64%的企业已经在寻找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以往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高增长的时期,只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多接订单就可以保持持续的增长。但如今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红亮介绍,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挑战,制造业企业必须通过增进劳资关系、控制劳工成本、最小化合规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手段,并通过大规模生产来赢取在寒冬中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助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肖红亮指出,在当下,中国企业的“世界工厂”优势正在迅速消失。
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的问题,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6月数据,在接下来的5年之内,薪资将以至少13%的平均水平增长。肖红亮告诉记者,根据2011年中国各个省市年底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有20个省市平均最低工资上涨了22%。
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富士康科技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管理危机被全球媒体频繁曝光后,富士康2011年将所属80万名工人的工资翻倍。外界估算,涨薪将给富士康增加50亿的人工成本。
除了劳动力成本以外,通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上涨已经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分布情况,为了躲开沿海区域的高劳动力成本,不少制造业包括玩具业、服装业和其他代工制造工厂2011年加速往内陆地区转移建厂。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缺失带来的制造业的迁徙。随着中国的人力成本逐渐与亚洲邻国比如越南、印尼和印度的差距持续扩大,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风潮也正在蔓延,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准备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中国是他们建新工厂的首选。
肖红亮认为,解决中国劳动力之痛的方案是清晰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考虑下一个解决方案:找到更好的管理劳动力的方法,需要在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上更加灵活,控制人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加关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这反过来会使企业变成更加灵敏、反应更快的机构。而合规管理和最优化资源配置是提升生产能力和工作条件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