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没有和林书豪签约,但是我们依然不放弃和他任何合作的机会,我们希望借助NBA这个大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企业!”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匹克”,01968.HK)董事长许景南如是说。
2月15日,“林旋风”在最后0.5秒以3分绝杀猛龙队的第二天,许景南亲自带队赴美,一方面是庆祝匹克全美旗舰店在好莱坞梅尔罗斯大街隆重开业,另一方面也是想和如彗星般蹿起的林书豪“达成某种默契”。
同样蠢蠢欲动的不止匹克一家企业,李宁、安踏、361°等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也趋“林”若鹜。
“华裔巨星+中国品牌”的诱惑
“其实林书豪进入我们的视野已有两年,大家都是福建人,同根同源,他将是继姚明之后最有市场号召力的球星之一,更是体育运动品牌梦寐以求的优质资源。”许景南表示。
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规模,寻找最合适的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应对群雄竞争,已成为各大体育用品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华裔巨星+中国品牌”是完美利器,林书豪的横空出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美好的幻想。林书豪的经纪人蒙哥马利公开表示:“全世界的所有人都在为林书豪而兴奋,现在有非常多的企业通过电话询问,不仅有美国的企业,也有中国的企业。”
匹克通过高调营销想聘林书豪代言的消息一出,其股票在2月17日当天就大涨8.5%,创3个月新高,并带动了体育板块集体向上。这就是林书豪的“财富效应”。
去年5月,网上就传出晋江体育用品阿迪王想签约当时仍在坐“板凳”的林书豪的消息。NBA中国的一位高级经理介绍,早在2010年8月底,耐克就已和林书豪签订了3年的合同,这是耐克一贯运用的“运动员成长计划”,即发掘有潜力的新星。
但是林书豪与耐克签订的只是装备赞助合同,品牌代言方面还属于空白。换言之,耐克现在还没有拿到林书豪的肖像权,“和当年姚明有一个专门的姚之队相比,目前林书豪签约的经纪公司蒙哥马利体育集团规模比较小,虽然他们现在的电话肯定被打爆了,但是林书豪身上蕴含的价值巨大,即使耐克成功续约,国内企业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豪赌NBA值得吗
“中国向NBA出口了姚明,姚明在NBA的成功也反哺了中国市场。肤色与血缘的作用不可小觑,姚明退役后,NBA在中国的影响大幅下降,但林书豪适时而出,填补了姚明退役后的市场空当。”《雅虎体育》的布莱恩·马洪尼撰文如此评价。
那么,中国企业豪赌NBA球星,希望借此打入美国市场的梦想可行吗?“从最初牵手火箭队,到成为NBA联盟的官方合作伙伴,匹克现在签约的现役NBA球星已达到15名,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许景南非常肯定。
如果说匹克所有好运都来自遥远的NBA赛场,这样的结论也不算夸张。
这家1991年成立的篮球制造商起源于福建省晋江市,和大多数靠模仿耐克迅速发展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企业一样,匹克一开始只能依靠在央视上进行广告轰炸来开拓市场。
2003年,匹克如愿成为CBA战略合作伙伴。2004年,安踏却以数倍的价格与CBA运营商瑞士盈方公司签署了一份长期冠名合同,并垄断了各支参赛球队比赛服,让想走顶级赞助商道路的匹克跌了个大跟头。同年,李宁成为首个与NBA官方合作的中国运动品牌,连遭挤压的匹克只能把目光转移到欧洲篮球市场,赞助欧洲篮球联赛全明星赛。
事情在2005年出现转机。匹克先与休斯敦火箭队、球星肖恩·巴蒂尔合作,成为首个进入NBA赛场的中国体育品牌。2007 年,匹克与NBA结成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当时担任NBA中国区CEO的陈永正对媒体表示,与李宁相比,匹克在篮球市场更愿意持续投入。
同时,李宁选择了羽毛球作为核心市场主攻,安踏选择网球为核心,其他很多中国运动品牌开始转向大众休闲市场。一心专注于篮球市场的匹克很快尝到了甜头,签约的NBA球星给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2009年在香港上市后,匹克初步完成了品牌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战略。
谁是下一个林书豪
“说实话,当年有谁不想签姚明呢,但是当我们到NBA的时候,耐克、阿迪达斯这两家体育巨头几乎垄断了NBA最顶级的球星资源。”许景南介绍。
央视体育频道篮球评论员于嘉介绍,国外顶级体育赛事赞助商都有专门的星探和团队去挖掘新人。2004年,耐克仅花费30万元就签下刘翔,而当刘翔在雅典获得奥运金牌后,其代言费迅速上涨至千万;在李娜获得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之前,耐克曾对李娜进行了14年的培育,不过一次性就赚回来了。
中国企业寻找NBA球星代言其实并不便宜,匹克此前与肖恩·巴蒂尔签的3年期代言合同总额在400万美元以上。“林书豪的价格肯定不止这个数,姚明退役后,我们都希望有个亚洲英雄来接替他。”匹克的宣传总监刘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匹克现在有一个6人小分队常年跟着球队生活,寻找新鲜面孔和具有潜力的球员。“我们以前只能挑一些耐克、阿迪看不上的球员合作,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与他们竞争顶级球星了,无论是全明星球员基德,还是年轻的新秀,我们都有足够的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去与对手竞争。而且,我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姚明,下一个科比,在起跑线上与他们展开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