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出口政策正在酝酿出台。3月20日,据媒体报道,一系列稳定出口的政策目前正在研究和博弈中,一旦进入4月,随着今年一季度的贸易数据明晰,相应的政策也便据此敲定。已经明确的主要措施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今年将加码至2400亿美元,以及加大对出口融资的支持,其中,信贷资金将向三类出口企业倾斜——有订单的企业、有刚性外需的日用消费品出口商以及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企业。
进出口求平衡
虽然2月份出现反常的贸易逆差,但进出口总额分别维持着增长。专家指出,今后保持进出口贸易平衡才是长久之道。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表明,中国今年2月全球贸易赤字达到315亿美元,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最大的单月贸易逆差。对此,中国海关总署表示,这一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表明出口需求减弱。
“我不认为2月份的贸易逆差是件坏事。”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贸易也就此触底反弹;另一方面,从我国进出口产品的特点来看,长期的贸易顺差对经济的发展并不会构成利好,反而逆差一定程度上是对经济调整转型的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出口占比较重的中国,外需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疲软,的确影响了国内进出口贸易的稳定,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经济出现衰退。然而,专家普遍认为,在这个时间窗口,稳出口政策酝酿出台恰是带动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回归正轨的利好措施。
两项政策“掌舵”
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这三大“老外贸”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稳出口的任务将重点落向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两方面。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明确提出,“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这三项政策要保持稳定。不仅如此,国际市场的不利因素已经纳入宏观经济政策的考量,今年的工作重点仍将力保出口。
另据参与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分析,上述三大贸易政策“即便有调整,也仅会是微调”。但在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方面,政策很明显加大了力度。据悉,可能增加的“2400亿美元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已较2009年金融危机时刺激出口的“840计划”扩容了近3倍;更为显著的是,当年为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计划”很有可能被考虑纳为常态化运作。
事实证明,“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计划”对稳定出口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以2009年为例,全国共上报专项安排项目近500个,合同金额累计1400多亿美元;中国信保共计完成专项安排项目承保方案104个,涉及合同金额310亿美元,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长期面临的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对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宋颂兴则指出,与提高出口退税比例、减少出口环节收费等侧重降低成本的政策相比,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更表现在提升出口企业的信用等级,支持出口企业放账交易,增强出口竞争力。
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
贸易顺差并不完全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只有通过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才可以保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的支持。
在谈到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地位时,宋颂兴表示:“一方面在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上,我国进口比重很大,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方面,我国也没有明显优势,因此长期的顺差并未能有效帮助经济增长,相反去年的高通胀正是由于长期顺差所导致。”
事实上,2012年1-2月,我国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以及纺织产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速均呈持续下滑趋势,而1-2月份,未锻造铜及铜材、大豆、原油、铁矿砂和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同比增加,进口价格也出现反弹。
对此,宋颂兴指出,我国稳定出口的政策需要重点保障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以及信贷支持的力度应向高新科技行业和机电行业倾斜。此外,在欧美宏观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欧美电子消费市场的需求以及美日软件服务外包业务都可以成为我国出口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