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发现,欧美债务危机,真切地来到了身边;以前被视为信誉度高、风险较低的美国市场,如今也频现欠账不还的买家,一些老客户也要开始防着点了。记者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泉州办事处获悉,截至2月底,该办事处共承保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累积报损达310多万美元,同比上升超过220%,猛增两倍。
尽管还有低位增长的态势,泉州外贸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相比2010年的出口,泉州外贸企业2011年的订单不稳定性逐渐增多,进入2012年之后企业的信心也大受影响,个位数增长的背后,是外贸警报已经拉响。
出口报损猛增
据了解,出口信保是目前唯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泉州办事处主任黄天佑告诉记者,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去年出口报损案件已经成倍增长了,今年的情况还更严重。
据介绍,去年一年泉州地区企业新报案件74起,案件金额1511.86万美元,其中已决案件40起,赔付金额710.67万美元,同比上升458.75%;今年1到2月,泉州出口企业的报损金额已经超过310万美元,上升了220%,主要还是集中在美国、欧盟两个市场。
“这些地方,原来都是风险比较低的,尤其是很多老客户,也出现了大问题。”黄天佑说,很多出口美国的企业,对零售业巨头西尔斯应该不会陌生,但从全省的统计数据看,其未了责任已经接近1.5亿美元;公开的信息显示,继2011年底确认关闭79家西尔斯和凯马特连锁店面后,近期西尔斯公布的财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亏损4.21亿美元,第四季度亏损24亿美元,每股亏损22.47美元。
根据黄天佑分析,接下来的出口形势也很严峻,“很多出口的账期都是60天,也就是说,今年新报的案件,实际上很多是去年第四季度的出口”,货物到达港口之后,很快就被提走,但又不一定销售出去,账期到了之后,无法按时给付货款,就开始拖欠了;如果越欠越多,往往就成了一笔烂账。
外贸警报拉响
目前,通过出口信保降低风险的,还都是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中小出口企业的风险意识或应对措施,还显得有些滞后。
“泉州的企业敢拼,这不是坏事,但现在应该要改一改,毕竟市场情况有新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天佑介绍了两种最常见的“积少成多”:一种是习惯性拖欠,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都会约定一定期限的付款期,但是往往出现在付款期结束时,还有部分尾款未结,并且从一开始的一小部分,随着次数越欠越多,但为了保住客户,选择继续做生意;另一种是老客户心理,有时候信任达到不可理喻的程度,甚至对于拖欠置之不理,货款未到不会影响出货,殊不知这也会成为对方的负担,本想同舟共济,最后变成同病相怜。
实际上,政策性出口信保会给每个外国进口商一定的风险额度,一旦出口量超过额度,就会发出风险预警,此时如果企业不加强风险管控,继续坚持出口,政策性保险的承保比例就会下降,一旦出现货款拖欠,出口企业将损失惨重。
“老客户,也不一定靠得住,量越大,风险自然也越大。”黄天佑分析,尤其是中小企业,跟客户的联系往往都是通过电话、网络、外贸信息等虚拟或二手的途径,对于采购商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了解;建议要多关注出口信保信息,全国联网的,给出的风险提示更加合理,“单家出口企业无法掌握进口商的所有采购信息,盲目乐观容易出现错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