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苹果承诺与富士康一道大幅改善在华代工厂的工作条件,而这对西方国家物价不太可能有很大影响,充其量只会激起少许涟漪。
分析师指出,虽然减少加班工时,增聘人手和提高安全保障,会提高富士康苹果代工厂的劳工成本.但这些成本仅占苹果总体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增加的成本基本上能被消化。
任何来自中国劳工成本上升的影响,也会与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打击後的疲弱状况相抵.1990年代起低廉中国制造品引发的横扫全球的抑制通胀浪潮,近几年来逐步消退,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不过美国和欧洲的物价尚未明显上涨。
自2005年以来,中国农民工薪资以每年15%的幅度稳步上涨,富士康和苹果(AAPL.O: 行情)最新达成的协议是在顺应这波涨薪趋势。
另外,还有其它一系列因素推高中国制造出口品的价格--中国土地价格,国内通胀,能源成本上涨以及劳工供应紧俏,尤其在中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的情况下。
"我们预计中国不会再出口控制通胀的因素,"PNC Corp的资深国际经济分析师Bill Adams说。
中国当局在试图再平衡经济,将增长动力从出口转为内需拉动.就这点而言,中国当局表示希望未来五年的平均居民收入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更快--实际上就是欢迎企业涨薪。
不过中国影响的转变,尚未让从信贷危机创伤中复原的发达经济体出现通胀倾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发达经济体今年通胀率为1.4%,低於1993-2002年期间的平均通胀率2.4%。
"可以这样说,我们已从中国因素持续控制通胀的时期,进入源自中国的通胀控制力量至少在减轻的时期,"亚洲研究中心旗下传统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Derek Scissors说到。
"但相关效果在美国和其它地区没有得到体现,因为金融危机过後,家庭都在整固财务状况。我们看不到价格变化,是因为全球经济太过疲软。"他说。
**美国影响**
虽然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去年上涨3.6%,为美国从2003年开始追踪中国进口价格以来的最大涨幅,但几乎没有迹象显示这对美国整体通胀有很大影响。
首先,据旧金山联储去年的研究显示,中国进口在美国消费者2010年商品和服务开支中仅占2.7%,而且只有不到一半的售价反映了中国进口的实际成本。余下部分反映的成本关乎运输、储藏、配送和出售那些商品的美国企业。
换句话说,花费在中国制造商品的每1美元,平均有0.55美元要支付给美国企业和工人。
"这表明中国通胀对美国消费物价的直接影响很小,"旧金山联储得出如是结论。
该联储指出,更准确地说,如果中国出现5%的通胀率,美联储最爱参照的物价指标--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只会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中国目前的通胀年率为3.2%。
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通过图表说明问题.该校将苹果iPad的价格进行细分,发现中国劳工成本仅占价格的2%。原材料成本占31%,苹果所得利润占30%,配送和零售成本占15%。
"美国成本是影响远远更大的因素,所占比重接近10:1,"Scissors说。
**人民币汇率**
美国劳工局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比劳工成本更大。
自2005年6月中国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升值30%.劳工局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物价同期以相似幅度上涨,只不过存在一些时滞。在2008年夏季人民币汇率持稳期间,中国进口物价下滑了3.3%,之後人民币继续升值,进口物价也重拾涨势。
中国汇率政策"毫无疑问"影响美国的进口物价。"不过,劳工成本,投入成本和中国出口等因素混合在一起,也有影响,"美国劳工局称。
另一因素也在抵消劳工成本上涨对商品最终价格的影响,即中国制造商将工厂移至劳工和土地价格更便宜的内陆城市,并且提高劳动生产率。
PNC Corp的Adams指出,在廉价劳工人群开始减少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希望保持竞争力,对资本设备和自动化生产进行投资很关键。中国加入劳动力人群的17-20岁青年人在逐年减少。
"中国劳工成本在美国零售价格中所占比例很小,"Adams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