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多少次听人说,本轮衰退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这或许是对的,不过80年代早期的二次探底与这次衰退大致旗鼓相当。相对不那么引人注意的是,和过去的大多数复苏(包括大萧条之后的那次复苏)相比,当前的这次复苏显得黯淡无光。
大萧条之始,是发生在1930年、1931年、1932年和1933年的经济大幅收缩,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美国经济强劲反弹,增速分别达到了11%、9%和13%。
当前的复苏始于2009年下半年,但经济增速疲软。2010年增长率为3%,2011年为1.7%。谁都不知道2012年会是什么样,但近期接受蓝筹经济指标(Blue Chip Economic Indicators)调查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的增长速度似乎是在2%左右。真可惜,我们从未真正摆脱衰退实现复苏。经济增长速度甚至都没有回归到长期水平,因而也就毫无疑问地没有回补衰退中萎缩的部分。有利的经济数据无疑是有的,但从整体上看我们仍在苦苦挣扎。
从战后一直到最近的衰退,即1947年至2007年这段时期,美国经济年均增速是3.4%。后30年的增长或多或少地慢于之前的时期,但就算是在1977年到200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也有3%。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说法,复苏始于2009年下半年。那时候到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为2.4%,比我们之前提到的两种长期趋势水平都要低。目前的经济产值比我们从2007年以来维持趋势增长水平的情况下本来可有的产值少了12%。
更差劲的是,这种差距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今天经济产值与趋势水平的差异,比2009年第一季度本届政府启动近9,000亿美元财政刺激时扩大了四个百分点。如果事实证明2%左右的增长率预测是准确的,那么这一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不妨把这次疲弱的复苏同近几十年另一场大规模衰退之后的复苏拿来做一番比较。8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次二次探底式的衰退──1980年和1982年个经历了一次萎缩,但之后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6%。贯穿整个80年代的高增长使经济产值很快回到趋势水平。在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追赶模式,最终全部弥补了80年代早期的损失,这一点和当前的情形截然不同。
事实上,这与人们的预期相符。正如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经济学家扎诺维茨(Victor Zarnowitz)多年前所说,复苏的强劲程度与衰退的深度有关。深度衰退过后是强劲反弹,想来是因为有了更多闲置资源可以利用。可惜当前的后衰退时期并没有遵循这一模式。
2007年至2009年的衰退由金融危机引发,很多经济学家,特别是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罗格夫(Kenneth Rogoff)认为,金融危机带来的复苏难题比政策导致的衰退带来的难题更多。(莱因哈特和罗格夫曾共同撰写了《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一书。)
80年代早期的衰退可被看作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为遏制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即上调利率)导致的。莱因哈特和罗格夫认为,阻碍增长的政策出现变化时(比如美联储调低利率)增长反弹的速度快于严重信贷危机(比如2008年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倒闭后的那次信贷危机)之后的艰难时期经济增长的速度。
但以斯坦福大学(Stanford)经济学家泰勒(John Taylor)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当前衰退也是由美联储政策导致的──次贷危机之前,过低的利率被维持了过长的时间。大萧条也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但经济在萎缩数年后经历了高增长,负增长年份里失去的产值最终通过后来更高的增长速度得到了弥补。
导致当前复苏缓慢的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很难说政府过去三年的政策增强了人们对美国商业环境的信心。增税的威胁、监管负担的持续增加、政府未能实行进取的贸易政策为美国出口产品开辟市场以及政府开支的巨幅增长,都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政策的重心是一些短期改革和噱头(如旧车换现金、首次购房信贷等),而不是创造条件鼓励能提高生产率和工资的投资。
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劳动力市场正在改善,只是速度不快;利润依旧很高;股市在近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们可以期待这一切预示着将来会更美好,增长会更快。但如果不实行一系列以促进经济增长、而非推动社会议程为目的的经济政策,那么当前的复苏可能就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轮没有回到长期平均增长速度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