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金融等相关虚拟经济行业劳动者劳动报酬持续上涨的同时,去年中国不少地方制造业出现了劳动者聘用量、劳动报酬双双下降的趋势。专家表示,这一数据显示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的环境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是记者6日从“中国15个城市4个重点行业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获悉的。
“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报告”由《经济参考报》与广东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联合调查并分析推出,样本对象主要是劳务派遣人员等一线职工。本次报告主要调查了北京、长沙、成都、广州等15个城市的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4个行业的劳务派遣人员。
据该报告的责任人、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介绍,与2010年相比,去年劳务派遣用工聘用量有一定增长,但增幅有小幅下降。劳务派遣人员名义劳动报酬相对2010年有12.45%的增长,剔除物价因素后增长为6.73%,增速比较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劳务派遣用工量的增长在行业和城市之间并不均衡,特别是制造业劳务聘用量和劳动报酬双双下降。”苏海南说。
该报告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金融业在去年1-10月份的劳务聘用量实现较快增长;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有10个月呈现正增长,尤其是8-12月增速超过60%;批发和零售业的聘用量有7个月出现增长,但增幅小于前两个行业;而制造业仅有5个月出现正增长,且下半年出现了每月40%左右的下降,全年整体呈下降趋势。
从劳务报酬指数看,2011年所调查人员的劳动报酬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特点。具体而言,去年劳动报酬指数(以2010年1月为100)在一季度围绕100上下有小幅波动,二季度在105-110之间,下半年上升到117-128之间。
“然而分行业看,在所调查的上述4个行业中,只有制造业的劳务派遣人员的名义劳动报酬指数低于100,剔除物价因素后仅为90.96。”苏海南说。
他指出,此次指数反映的情况正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国际经济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吻合。它反映了中国CPI增幅减缓、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以及宏观经济放缓的现实。
“尤其是制造业劳务派遣人员聘用量和劳动报酬呈全局性下降的事实,更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的现实。”他说,“本次调查样本均为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人群。制造业收入下降,会对未来中国劳动者素质产生重要影响,熟练工人可能会进一步流失,这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对于今年的形势,苏海南预测,整体上劳务派遣用工的聘用量和人员劳动报酬水平均会有所增长。分行业看,除制造业劳务派遣用工聘用量和人员劳动报酬增长不能确定外,其他3个行业均会有所增长。分地区看,中部地区有双增长的趋势;东部地区由于广州、深圳等城市“用工荒”现象的存在,劳动报酬增长趋势会较明显,但劳务派遣人员的聘用量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通过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同时动员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以构建反应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指标体系,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并结合地区发展目标和当地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苏海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