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袜子
2011年诸暨市生产袜子193亿双,袜子及配套业实现产值5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39亿元,实现利润46亿元,袜子自营出口11.46亿美元,产量占全国的65%、全球的1/3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大唐镇共生产各类袜子76亿双,袜业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销售收入217亿元和利润19亿元。
决战前夜
2004年夏季,诸暨大唐镇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热浪炙烤。时令才到初夏,大唐已经整个儿挨着火炉,气温骤升,电力告急。酷暑难耐,变得烦躁焦灼的大唐人,第六感觉总告诉他们今年的经营形势不可能顺风顺水了。
果然一股后来被他们称为“袜业海啸”的风波正在大洋彼岸孕育。没有任何先兆,6月28日,美国袜业协会国内制造委员会、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美国国家纺织组织委员会、美国全国纺织品协会联合一个名为“团结起来”的工会组织,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提出:对原产于中国的袜类产品采取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申请。
按照中方有关机构从2003年了解的情况看,欧美市场人均年消费袜子15双以上,年消费袜子总徽达45亿双,年销售额约为360亿欧元,单价为8-12欧元l双,与中国的市场差价10倍以上,而劳动力成本却高于中国15-20倍。从企业规模看,当时国内最大的袜子企业年销售额是4亿元,而美国的SR A L BB公司年销袜子总额12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丝袜销售7亿美元;G O LD T O E公司年销袜子3亿美元,其中本土销售棉袜2亿美元。可见,国内企业与国外的企业规模差距之大。
根据美国2002年的行业调查,在美国市场上,其本土企业所产袜子占市场份额的19%,墨西哥占38%,而中国仅占7%。中国台湾、韩冈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占36%,因此,我国的袜子出口在整个袜子产品出口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但由于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使国内企业的袜子在进军国际市场中价格上有较大优势。自2002年美国对我国输美部分商品取消配额后,我国袜类对美出口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袜类对美出口8960万美元(2511.5万打)。与2001年相比,金额增长近14倍,数量增长33倍———或许,这正是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杯葛的初衷所在。
此消息传来,大唐一片震惊。如果这一申请被接受,并最终裁定限制对中国生产的袜子进口,将会对国内的袜业出口产生巨大影响。
大唐人清楚,美国袜子制造商申请“特保”,与其说是针对中国的,还不如说目标直接锁定在大唐。在当年前5个月中,浙江出口美国的袜子有1250万打占中国袜子对美出口总量的68%,而诸暨大唐又是浙江最重要的袜子生产基地。
崛起的大唐撬动了世界袜业经济格局的板块,凭借取得的国际实力,坐到了与美国博弈的桌面上了。
措手不急
一双小袜子,在美国制造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这显然是以诚信为本的大唐人起初并没有想到的事情。人们无法测定这场“地震”的震级,却可以从美国袜业制造商的申请理由和呈辞中,多少掂量出对手的能量。
查尔斯·科尔(C harles C ole)先生,这位美国袜业协会国内制造委员会主席语带颤抖,神情凝重。他满腹委屈地表示。由于产自中国袜子的激烈竞争,导致美国袜子的产量从2001年的2.07亿打,减少到2003年的1.66亿打。美国袜子生产商在其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从1999年的76%降至目前的40%。
抛出了一组具有爆炸性的数字后.科尔先生声音提高了八度,向媒体大声疾呼:“美国袜业目前是美国纺织服装业硕果仅存且最具竞争力的行业!”
一向以纯粹、完全市场化标榜的美国经济,时不时总会出些超越经济范畴的怪牌。在申请行业特保、设置贸易壁垒、出台反倾销措施等手段中,总能看到美国的这种“出牌”作风。
突如其来的“袜业海啸”,多少弄得大唐袜业有些措手不及。
大洋彼岸,美国频频打出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的申请牌。继2003年底美国对中国针织品、睡袍、胸翠,秘鲁对中国多种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之后,大唐人压根儿没想到,下一个厄运竟然会轮到自己头上。
这样的跨国交锋,对彼时的大唐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它既缺乏操作经验,又必须仓促上阵。
“特保大战”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7月21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在国家《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决定正式受理上述特保申请,随即展开调查。
美国袜业协会国内制造委员会代表本国相关行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从排出的时间表足以看出它的重视程度。到了此时.美国制袜商们才拍手称庆,颇有绅士风度地惺惺相惜起来:“目前着手来救助美国国内袜业,为时还不算太晚!”
著名的“博弈论”指出,你选择的方案是否最优,并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而必须视对手的方案而定。
倔强的大唐人并不胆怯:想设局的美方,也不一定胜出。骑驴看唱本,咱们走着瞧!
一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间表,已由美方排定。在这场国际博弈中,大唐人知道与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过招,制胜的秘诀在于实施成功的化解之道。
镇政府临时租借来的会议室里,镇干部、袜业老板以及应邀而来的各路国际经贸专家,在“袜业海啸”袭来的当天晚上,紧急聚会,商讨对策。人员拥挤,会场热得像只大蒸笼。也许是群情高涨,与会人员反而根本无视难耐的酷热。
会议达成共识:美方提出的观点和论据并不充分。许多地方漏洞百出。比如,当时中国很多企业都是民企或“三资”企业,而美方却认为这些企业接受了政府补贴。这完全没事实依据。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向来就拥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双方在价格方面没有可比性。另外从美国进口袜子的金额来说.中国还不是最大的,但美国仅针对中国提出设限,明显有失公正。
大唐人没有单兵作战,他们知道应对“特保”事关中国整个袜业经济,理应广泛团结业内所有人士,拧成一股绳。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袜业同行,纷纷响应“大唐宣言”。向美方表达中国业界的观点。
如此高涨的呼声,让美方不得不重新考虑大唐的号召力,不得不重新审慎考虑“特保”带来的后果。
美国商务部的一名官员对媒体表示,如果不是处理该项事务的当事人,他真想立即飞赴中国,来大唐看看这帮“难缠”的农民商人,近距离感受他们的风采。
“世界袜都”易主
在“袜业海啸”袭来之际,大唐人冷静、审慎,在这场贸易摩擦的交锋中,据理力争。
“要求对中国出口的袜子实施配额限制,这可以看作是美国试图在2005年以后控制中国纺织品大量进口的又一试探。”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肖新宇欣喜地认为,大唐人的主动迎战多少让美方始料不及。
在焦灼不安、酷热蒸人的四个月时间里,大唐人沉着应对这场融合了众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国际博弈。尽管随着2005年1月I日的临近,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他们反而表现得出奇的冷静,袜业面临全球壁垒的危险依然,贸易战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同时,为减少国际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大唐袜业企业纷纷在境外设立销售窗口,除欧美市场外,新开拓了非洲、拉美市场,直接贸易国家达20多个。
“这场四个月的国际博弈,最终的赢家还是大唐。因为,我们大唐袜业在这个只有四个月时间的‘速成班’里,大家都上了一堂生动直接的国际贸易的强化课程……”说这话时,浙江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冬英一脸轻松。
2005年4月10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中国的战略使它在袜都之战中占据上风》的文章,称“她打败了具有百年生产史的美国的‘世界袜都’佩恩堡镇”。(2004年大唐产袜90亿双,佩恩堡只生产了10亿双)舆论一出,美国哗然,全球震惊。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大唐具有完善的袜业产业链,以及相对低成本的各类要素资源,关键在于这个中国小镇在全球化贸易链中扮演着重要的产品集散地角色。无怪报道认为“大唐的崛起和美国袜业的萧条是必然趋势”,终使“世界袜都”的荆冠易主。
在这个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大唐三星袜厂钟小龙一战成名。出人意料的是,《洛杉矶时报》的那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带给大唐人分外的激动。
钟小龙说,美国的袜子早在几年前就被大唐打败了。他说,在三星袜厂每月300万美元的出口额中,80%集中在美国市场,包括沃尔玛等著名零售商都是他们的客户,《洛杉矶时报》记者正是沿着这一销售渠道找到了他,并从美同飞来对他进行了详细的采访。他的心早已回到国内,考虑如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干预下,原辅材料等成本上涨,使得袜业企业的赢利水平下降等问题了……
这场来势汹汹的贸易摩擦,催熟了大唐人的商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