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古风潮兴起,无论是音乐曲风、服装设计、面料构造、建筑设计等都开始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灵感和设计理念,在中国民间,手工织绣是传统代代相传的工艺。“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这是胡令能写的《咏绣障》,此诗句反映了当时的刺绣工艺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我国古代,手织布产品是出自深闺佳人之手,仅限于女人茶余饭后用于消遣、或作馈赠之物,在现代,手织布(又名老粗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更多的也是作为一种文化、工艺产品,如今,老粗布以高端格调、品质天然、绿色健康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追逐,尤其是家纺产品。老粗布家纺产品手感厚实又美观,是品位家居、健康环保的最佳选择,用它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已成时尚。
我国纺织文化源远流长,在机织布出现之前,老粗布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纺织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大汶河遗址就有“纺纶”出土。商周时期诞生了木质纺织工具——腰机。汉代出现斜梁机,被视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元明之际,人们已将多种手法揉于棉织工艺中,使粗布制造技术趋于成熟。到了清代,老粗布甚至晋身为特殊的贡品,成为宫廷御用之物。
据史书记载,公元638年,当时盛行“京师城里卖白衫,白叠行邻比廛间。”此言出自方勺在《泊宅编》卷三中,“今所货木棉,特其细紧者尔。当以花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此最上品,织为布,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叠布。”
白叠布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纯棉老粗布。在当时,皇室贵族里穿纯棉布衣甚为流行,纯棉手织布亦作为向朝廷进贡贡品以及外族友邦邻国的贵重传统礼品交换,用以建立国际经济外贸关系。由此可见,纯棉老粗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老粗布运用纯手工织造,并注重纹样的精细与平行度、间隔距等,这样做出来的被面、床单柔软舒适,与肌肤的亲和力也更强,不仅具有透气,吸汗的特点,而且冬暖夏凉,不易起褶皱、防螨止痒,不褪色、不起球、不卷边、耐水洗、不起静电等。
老粗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棉件制品,其用纯棉构造,结合古老民间手工织造图案工艺,既是传统的艺术品,也是文化品位的体现、身份地位的象征。民间艺术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历史的结晶,是其独有、与众不同的优势,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名匠师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需要相结合的产物,特别是世代相传、富有艺术造诣的作品。
没有受到商品化污染过的艺术,它们往往凝注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美好的艺术想象。民间艺术的成就,还在于它真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愿,是在共同的爱美感情基础之上形成的。
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低碳环保的消费潮流中,老粗布产品以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宠爱,在保留其纯朴的本质与魅力下完美结合现代时尚设计感,戴着新型光环重返潮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