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地处四川省西昌南部,气候宜人,光照丰富,地少山多,发展蚕桑时间并不久,但现已成为生产优质蚕茧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县结合蚕业生产特点和县情实际,按照“确立一个产业、培育一个龙头、富裕一方百姓、发展现代蚕业”的思路,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的蚕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了一条蚕业助农增收、主推县域经济增长的蚕业发展之路。现将其基本情况和主要作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宁南县蚕业产基本情况
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蚕业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12万亩,年养蚕22.5万张,产茧20万担,农户蚕业综合收入3亿元,县内缫丝企业拥有20组自动缫,8000绪的生产规模。县内已形成了以蚕茧、生丝、蚕需物资生产、蚕业资源开发利用等产业为一体的结构布局,茧丝及相关产业年产值8亿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一。2005年以来,宁南县先后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商务部“东桑西移”首批项目县、“四川省精品蚕业标准化示范区”。蚕业已成为宁南县农民致富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宁南县发展蚕业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按照“一套班子抓、一盘棋子下、一个调子唱”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党委政府宏观调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村组干部共同参与、广大蚕农具体操作、龙头企业加工增值”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建立了“公司+基地+蚕农+工厂”的产业化运作机制。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对蚕业发展进行统一合理化布局,科学化生产。大力发展综合效益高的“6215”套种模式,每亩套种桑园的经济效益高达1万元以上,已成为农民广为欢迎的致富产业。
(三)不断探索并完善科技服务。宁南县着力科技服务与推广,创新桑树栽植模式(如“6215”桑园套种技术)、使用现代化设备、发挥行政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的作用,实行技术下乡、服务下乡、信息下乡,使蚕农吃定心丸,干放心事,发明白财,为蚕业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四)实施品牌战略。宁南县紧紧围绕“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现代蚕业”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宁南优质蚕茧做文章,全力推进品牌建设。于2004年成功注册了“南丝路”牌商标,成为全国第二家拥有蚕茧商标的地区,并荣获了“中国名优品牌”等10多项品牌荣誉。
(五)坚持资金投入。不管茧丝行情如何变化,宁南县始终坚持“扶持项目不减,支持力度不降,收购价格稳中有升”的政策,克服困难,有钢使在刀刃上,解决发展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宁南县的下一步工作目标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宁南蚕桑发展还面临诸如:养蚕基础设施薄弱,蚕业生产投入少,传统劳作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受条件限制,蚕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产业链条短,层次不高,效益没有最大化等问题。宁南县将加快发展现代蚕业的步伐,做大规模,做强产业,以突出蚕业优势为重点,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茧丝产业的综合效益,着力将宁南县打造成为人平产茧全国第一、蚕业综合效益全省第一、辐射川滇、覆盖金沙江上游的蚕业产业强县。
(一)在“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六个省级现代蚕业基地为推手,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6215”套种桑园建设,推广科学套种模式,分区域形成规模,形成品牌,打造优质蚕茧、冬季马铃薯、早熟蔬菜综合生产的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在提高桑园综合效益的同时,不断夯实蚕业基础;
(二)增加投入,引进技术,加强合作,规范管理,强化技术标准和收烘秩序,构筑“技术新、投入省、品质优、效益高”的现代蚕业,全力把大凉山“南丝路”打造成为中国茧丝的知名品牌,以优质茧丝品牌战略带动产业不断壮大。
(三)加快设施改造,通过品种培育和技术升级提高茧丝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十二五”末全县桑园达到16万亩,远景产茧实现30万担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快实施年产1000吨生丝500万米高档丝绸面料技改扩能工程;
(五)打造金沙江上游“20亿级茧丝产业集群”、“中国西部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