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中国(重庆)丝绸品牌战略高峰论坛上,针对于目前丝绸行业利润空间日益萎缩的现状,专家认为,市内有实力的企业可通过更新设备、创新产品、提升品牌等方式,开拓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市场。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是我市丝绸工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年出口创汇近八千万美元,是我市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条涉及农业、工业、贸易等不同环节。“由于成本上扬、品牌创新滞后等多方面影响,如今我市丝绸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市政府副秘书长严晓光表示。
据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1~11月完成生丝生产1591吨,同比下降24.45%;真丝绸生产246.46万米,同比下降43.73%;丝织品总计同比下降14.55%;生产蚕丝被5923条,比2010年同期有大幅度下降。同时,丝绸企业数量也呈大幅下降趋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市共有70多家丝绸企业;经历此番淘汰,剩下了40家左右,截至去年底减少到31家,而正在运转的只有21家,而尚存的企业状况亦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如何突破困境?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吴大洋认为,目前市场以中低端品牌为主,高端产品不超过5%,原材料与品牌定位极不对称。“就目前对丝绸品牌的认知与信赖度来看,主要是大学文化以上的人群和月收入8000元以上人群,因此建议部分有实力的品牌通过优化结构、创建品牌,逐步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创新型转变,更多地伸向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产品。”他表示,可通过代理、合资、收购已有品牌,或者创建自主丝绸服装品牌,整合各类资源,压缩低端式、扩展中端式、开拓高端式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