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绍兴业界,有这么一句行话:“要知经济好不好,轻纺城里跑一跑。”
绍兴县靠纺织业起家。确实,轻纺城,在绍兴县具有“晴雨表”的意义。这座位于柯桥的联体大厦,总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5万多间。
6月1日下午4点半,已接近下班时间,但当我们来到这里时,却见商场大厅里依然人头攒动,装满各种布料、服装的车辆往来如梭。
3年前的这个时刻,我们也曾来过这里,当时整个轻纺城门可罗雀,暗淡的灯影里稀疏地散布着脸色同样暗淡的商家。
轻纺城的萧条,源于杨汛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杨汛桥,在绍兴、乃至浙江都大名鼎鼎。这个长期处于聚光灯下的小镇,短短的一条街上聚集了7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拿下“浙江第一镇”桂冠。然而,就是这个小镇,成为2008年绍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风暴眼:几天时间内,几家大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连连告急。用杨汛桥镇一名干部的话来说“感觉就像是半夜醒来发现着火了,一瞬时往哪儿跑都不知道!”
“你看,今年我们面临的压力与冲击不比2008年小,但绍兴县挺住了,去年交了漂亮答卷,今年也是全省领先。1月至4月,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等综合指标排名,我们位列全省第二。”陪同我们采访的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话语中透着自豪。
在整个轻纺城,创意大厦显得富有诗意,各种色彩的服装面料、各种款式的创意设计让人目不暇接。商户金小水已经在这里营销布料14年。他介绍说,刚开始那些年,布料企业的生意很好做,去外地看看什么花样畅销,剪一块样品回来照着做就行。“现在不同喽,没有创意想销出去,没门!”
盛素英是彩绘坊原创纺织图案设计公司总经理。这个干练的女性如数家珍地给我们展示着她的一项项“创意”:“有了创意,才有生意。我们公司去年才成立,到年底营业额就有600万。有些大的纺织企业,每年买设计稿要花几十万呢!”
韩思花型设计有限公司的工作室是另外一种风格,颜色绚烂,款式时尚前卫。主人是来自韩国的设计师金贤哲,他在柯桥已住了7年,对纺织业的变化感触尤深。“刚来时我向这里的商家推销花型设计,对方的反应是不可理解:‘买这个干什么?外国人真奇怪。’现在不同了,前来买花型的企业络绎不绝,一张花型能卖500到1000元,基本设计多少卖掉多少。”
“绍兴长期以来存在‘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创意、四流价格’的短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绍兴县纺织利润率只有3%。这样的效益,被冲垮也就在所难免。危机之后,我们痛定思痛,由制造向创造转型――具体来讲,就是向设计、营销这条‘微笑曲线’的两端进军。政府每年拿出上千万元资金,支持创意产业发展。每年政府还出面组织‘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等国字号设计大赛,助推创意产业。”何加顺介绍。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从2009年开始,绍兴很多规模纺织企业开始大量聘请海外雇员,在意大利、美国等全球时尚中心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同时,借鸡生蛋,聘请外国设计师来厂里设计。小小的绍兴县竟云集了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
目前创意基地已覆盖了2/3的纺织企业,直接带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去年设计服务产值7000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而今年前4月,设计服务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创意企业的发展,背后就是绍兴纺织企业的质变!我们粗略估计了一下,创意设计去年对全县纺织企业带动近40亿元销售,成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轻纺城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小东道出“创意”带来的巨变。
“除了创意,坚守主业,也是我们的取胜法宝。”何家顺道出了另一个秘密武器:“要想在同场竞技中赢得先机,就要千方百计去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对于游离主业现象,我们通过政策、税收、营造环境,让他们自觉回到主业。”
确实,采访中,一位位老板用业绩印证了何家顺的观点:“兆丰绒织”总经理范苗星拿出一款黑乎乎的新款面料,貌不惊人。一摸,却异常光滑――就是它,填补了同类产品空白,一上市每米售价达60元。“秀之秀”只是一个小作坊,年销售额却达1个多亿――因为企业小,但它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的品牌。华裕纺机,占地仅有32亩,生产的倍捻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去年销售2亿元,今年1月至5月已达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