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3年内的首度降息是央行对之前过紧的货币政策进行的自我修正。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这次降息名为对称降息,实际上是非对称降息。这次降息名义上存款和贷款均下降了0.25个百分点,但由于同时上调存款基准利率上限至1.1倍,实际存款利率变为3.575%,和降息前变化不大;贷款利率下限至0.8,实际贷款利率最低可降至5.048%,实际利率下降了0.856个百分点,有大幅度下降。
这样的降息安排能够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实际存款利率并没有下降,可以保障储户的存款收益,稳定居民储蓄,保障银行的资金来源,保障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实际贷款利率大幅度下降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成本压力,稳定企业投资,进而稳定经济增长。
“此次降息是央行对之前过紧的货币政策进行的自我修正。”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10年开始,在高通胀的压力下,中国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2010、2011年两年间连续5度升息。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也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信贷被骤然收紧。
信贷骤紧的后果是实体经济严重受损。5月31日,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发布的5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为-0.71,均涨幅为-4.1%,反映该月制造业经济呈收缩状态,经济继续下行。“与往年同期相比,制造业企业销售额普遍下降了10%—15%。整个行业低迷不振。”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刘志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速8.1%。与去年全年9.2%的GDP增速相比,一季度经济跌幅较深。而CPI则高达3.8%。“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4.3%。面对全年7.5%的目标,下半年压力很大。”刘志鹏说。
面对严峻的形势,高层也转变了原有的思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市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就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仍在预期目标区间,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此次降息就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要正式转向稳增长了。”时红秀说,我国货币政策骤然收紧的一个原因是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但目前看来有点急了。我国还远远没到依靠科技创新来调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我国还需要时间进行缓冲。
鉴于我国货币政策一直采取大收大放的方式,时红秀建议,在货币政策转向中,一定要坚决禁止大起大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货币政策趋紧已经实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市场已经形成了惯性。按照经济周期规律计算,此次降息的效果可能会在3个月之后显现。央行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红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