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到现在,电商价格战和相生相伴的口水战屡掀高潮。当当的图书音像满返活动力度强劲攀升,从3月初的满99返20、满199返40、满399返100,再到满200返100,5月更宣布开展满200返300活动。
京东的动作和当当比只多不少,3月图书音像满返活动对战当当,5月又紧随天猫2亿元补贴家电厂商回馈消费者的活动其后,宣布拿出5亿元促销家电产品,6月推出图书、3C、家电、服装和百货等等类目的全面大促活动。
苏宁易购在4月宣布投入10亿特价货源和上亿让利额度,又在5月宣布投入20亿特价货源,让利4亿元,誓要“全面击穿全网底价”。
国美、易迅、亚马逊也都纷纷接招,笔者在此不一一细表。
这场战争,被媒体称为“电商史上最大规模价格战”。对此现象,本刊编辑部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采访和调研。受访者普遍不赞成宁可亏损也要降价的恶性价格战,认为这是对整个行业的透支行为。
但是另一方面,受访者们对于正常的低价竞争表现得非常理性,大家普遍认为低价竞争是零售业的正常现象,并非电商所特有。而且,得益于供应链长度的缩短,电商渠道定价较线下渠道更低也属理所当然,低价是电商渠道竞争优势的体现。
低价,不等于必然导致亏损,也不意味着不能打造出品牌。沃尔玛、亚马逊、优衣库等优秀企业的案例证明,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对于零售企业也许更加重要。
低价有错吗?
低价,在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中一直被作为行业不健康的批判对象,但是在本刊针对业内人士发起的讨论中,大部分被访者理性的认为这是个正常现象。
外行看热闹,内行得想想门道。线上渠道普遍低价现象就是不好的事情吗?价格战绕得开吗,怎么绕开呢?竞争再激烈,也有电商可以卖出相对更高的价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天下网商·经理人》就以上这些话题与诸多业内资深人士进行了探讨,现将他们的观点原汁原味呈现出来。与预想不同的是,大部分被访者并没有表现出对低价的反感,而是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低价:存在即合理
NALA运营总监付强:线上沿用线下定价不合理
标品因为比价的存在,一定是线上价格便宜,目前还存在大部分线下找款式,线上购买的行为出现。非标品价格的体现是围绕着商品价值本身展开。非标品不存在价格锚点,所有顾客都在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目前的价格合不合理。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线下品牌价值链中代理商、广告、给零售的利润占到很高比例,不维持高价格,这个模式就走不通。但一个线上新品牌,可以直接售卖商品给消费者,沿用线下品牌的定价方式,本身就不合理。所以往往线上品牌定价会趋于便宜。我认为这是零售环境的进步,以往的线下定价本身对消费者不公平,所以这种便宜是种进步。
前艾瑞副总裁何纲:线上普遍低价受限于多种因素
我支持网销渠道的低价特征。理由如下。
1、线上低价受限于价值。从展示的角度看,网销主要通过图片、文字等页面载体传递商品信息,消费者购物风险比实体大,这是弊端。从服务角度,网销不如实体可以更方便、更直接、更个性的提供服务,包括增值服务,消费者收益有限。商品的本质是给消费者创造价值,从单个商品购买来看,如果消费者风险更大、服务打折,那么同样商品购买的前提下,你卖等价和高价的理由是什么?
2、线上低价受限于竞争环境。线下的交易环境,商家与消费者关系基本是稳定的,消费信息是不对称的,用户通常对购买商品只做判断题,这提供了溢价的空间和机会,因此线下东西更容易卖得贵一些。而线上呢,因为进入门槛低、竞争充分、信息充分,因此消费决策变成主要在做选择题了。场景往往是这样:快速的决定买什么,然后更多时间在挑选哪里买划算?这时候低价往往是选择的重要依据。简单说,线下消费者没得选、不方便比较,线上太容易了,自己做好没用,还得看竞品,这种环境对于大量销售的商品是没有溢价机会的。
3、线上低价受限于用户消费习惯。零售的颠覆者都是通过低价杀进来的,无论京东还是淘宝的核心价值都是帮助消费者省钱,同牌同品网络更便宜这已经是一个消费常识了,等价和高价的消费阻力无疑是更大的,逆势、反常理做销售的成功几率大吗?还不如老老实实稍微便宜些卖吧。
4、商业模式的差异导致线上低价。商品流通的供应链结构因为电子商务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个改变本质上是向更短、更有效率、更精确方向推进的,这些改变的目标都包括降低成本,为降价提供了事实上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