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等沿海地区调研发现,民营经济集中的传统行业如纺织业、新兴产业如光伏业的众多企业陷入“缓冻”困局。
与2008年金融危机和去年温州等地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速冻式死亡”不同,“缓冻”让企业在多方压力缓慢叠加影响下,“盈利难”、生存压力增大、转型升级前景看淡。
“年份差的时候,我可以关掉机子遣散员工不干了,年份好的时候再说,但现在我们搞不清形势。”在浙江省乐清市一家生产低压电开关的公司里,老板陈先生叹气说,“公司生意最好的2009年,甚至想过要上市,现在都放一边啦,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与这位温州老板一样困惑的企业主不在少数,他们普遍反映,“钱难找,形势不明朗,感到迷茫”。
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有“中国经编第一镇”之称的浙江省海宁市马桥镇“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在该公司一个车间里,30多台经编机在“哒哒”轰鸣,不断将千丝万缕的线织成布料,几十个工人忙着将线锭不停套在织机上。
“看上去挺忙的,但开工率也只有80%左右,订单还不错,但利润越来越薄。”总经理毛伟华说,周围很多企业的开工率不足60%,盈利状况更糟糕,只能勉强维持运转。
面临困境的不仅是纺织、机电等传统行业,还有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由于光伏产业持续盈利前景遭质疑,今年以来,苏州快可光伏、山西天能科技、浙江日地太阳能等数家公司中止了IPO步伐。美国商务部5月17日宣布新一轮对华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至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使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从未如此艰难和迷茫,感觉现在我们这种企业只有两条路,要么转型,要么不做。”宁波启盈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解矛说,今年以来,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而获得的利润更低,原有的用工成本高、税负重等问题更加突出。
长期研究日中经济对比的日中管理学院理事长李克认为,民企陷入“缓冻”困局,既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问题。“前几年经济发展快,融资成本低,很多企业能跨越几十个行业,什么都做,但是能叫得响的,一个也没有。”
李克说,“中低端产业能解决更多就业,按照中国现状,不必盲目排斥中低端而追求高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