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用一句话形容时尚圈最为贴切:身处时尚界,花无百日红,今天你还走在潮流前端,明天你就有可能被潮流所淹没。每年都有一些设计新锐在时尚舞台上崭露头角,加入时尚圈的竞争。
那么,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作为华人设计师,又有哪些途径可以吸引时尚圈的注意?而他们的职业发展又是如何?特地采访了多位著名的华人设计师和设计新秀们,向读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成名要靠才华+运气
“机遇往往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设计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云开雾散’。”著名华人设计师劳伦斯•许表示,要想在设计界成功,才华和机遇缺一不可。
劳伦斯在设计界磨砺多年,看到设计师急功近利地创立自己的牌子和工作室,最终却关门大吉的不在少数。所以他认为,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不要好高骛远。劳伦斯指出:“急于求成不如水到渠成。最好先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公司开始,至少经过两三年的磨砺,积累了经验再想着自立门户。”
那么,对于在英国顶尖的艺术学院修读艺术设计的华人设计新秀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崭露头角,被外界所赏识的呢?刚刚被中央圣马丁针织设计专业研究生录取的金若忻认为,对于毕业生来说,每年中央圣马丁的毕业秀是一个很大的舞台,是时尚界的焦点,能得到很多业界人士的关注。
金若忻在今年圣马丁的本科毕业秀上展出的一套以“枷锁”(Limitation)为主题的作品,被刊登在Vogue online、ID-Magazine、 《艺术圈》和《外滩画报》等众多海内外知名的时尚杂志和网站上,而被业界所熟知。
金若忻认为机遇可遇不可求,她说:“设计师的本分是要把自己的设计做好,才有机会被媒体和大众关注。”
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本科毕业的陈禹含也认为,除了毕业秀,学校的毕业展览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所有的毕业生的作品都可以在毕业展览上展出,学生还可以在展台前提供名片,感兴趣的业界人士和买手很容易和这些新秀设计师接触。”
除了作品本身出色,时尚圈人脉的积累也很重要。陈禹含说:“在中央圣马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交的过程,因为很多导师在时尚业都有一定地位,在与导师交流的同时也是相互了解、得到赏识的过程。”
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的梁洁认为,优秀的校友也是一种重要的人脉,学校和学生的名誉相辅相承,“现如今时尚界的大腕儿们几乎都是名校出身,优秀的院校培养了优秀的学生。这些成名的学生也在无形中帮助学校打造‘金字招牌’,使得这些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优势。”
另外,实习对设计师的经验积累也很重要。曾经在Alexander McQueen实习过的陈禹含说,作为“名校”的学生,他们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有更多实习和面试的机会,“在中央圣马丁学习的第三年,一些大公司像迪奥(Dior)和朗雯(Lanvin)都会到学校向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
陈禹含表示:“华人学生要拿到offer就要和英国本土、欧洲以及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一起竞争。中国学生的优势是很勤劳,肯吃苦,愿意做一些别人不愿做的活。但是劣势是语言能力的不足,因此造成设计理念传达的不顺畅。”
中国原创时装市场前途广
在英国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的职业发展大部分以回国就业为主,大多数又以从事商业化设计为主,像陈禹含一样在劳伦斯•许的工作室做原创设计的相对较少;也有一些人留在英国发展,从大品牌的实习生做起,寻求就职机会;还有极少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以Masha Ma和杜旸为代表。
将于九月底推出同名设计系列的中央圣马丁女装设计专业研究生——万一方,即将成立设计室自立品牌。万一方坦言,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并不那么顺利,“凡事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商业运作的部分,要考虑之前很多不用考虑的事情,比如成本和支出。”由于没有商业运作方面的相关学习背景,万一方只能向朋友请教,还得自己写商业计划书。
“这对我推出自己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万一方无奈地表示,“虽然我对自己的品牌未来发展很乐观,也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但还是希望得到市场和公关的支持,特别是投资商的注资。”
成立个人工作室的华人设计师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华人设计师还是看好中国未来原创时装业蕴藏的巨大潜力,选择毕业后回国发展。陈禹含表示,无论是成立自己的品牌还是为华人品牌工作,华人设计师在国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陈禹含解释说,“随着中国人品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将转变从‘没有设计’到原创设计渐渐盛行的局面。中国服装业要想打破之前以抄袭为主的畸形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得引进一些新的有想法的设计师。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恰恰不能培养出原创设计师,而海外背景的设计师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
金若忻也赞同陈禹含的观点,她也对中国原创时装业的前景有信心。她计划在硕士毕业之后,与几个在海外读书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在中国创立一个品牌,并希望他们创立的品牌能得到国际的认可,“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也有好的设计师。”
一直从事“高级定制”的设计师劳伦斯•许也对中国的“高级定制”服装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高级定制”有需求,这对有海外教育背景的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机遇。“海外留学的设计师给国内的设计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具有中西结合的文化背景,对中国时尚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