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奥运会更残酷的“体育赛事”
伦敦奥运会还没开始,作为奥运会中国队比赛服装的赞助品牌,李宁已经开始了另一场竞赛。
6月中旬,李宁公司发布预警公告,意在让人们对其2012年的业绩做好思想“准备”。同时,李宁也称正在以“第三次创业”的形式——赞助CBA并缩减对Lotto品牌的投入,聚焦主业。
开始“第三次创业”——这可视为一个企业正面临巨大转型困难的另一种表述。但我们发现,和李宁一同进入这场“再次创业”竞赛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在中国运动品行业,李宁已非孤例,行业里普遍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仅体育休闲服饰和正装去年库存就达到了600多亿元!
甚至市场上已经出现这样的判断:相比其它国内体育用品品牌,李宁的问题只是暴露得更早、更彻底,其它品牌也同样存在问题,甚至比李宁的还大,但有可能通过比较隐秘的方式掩盖了下来。
对中国运动品企业来说,在全行业萧条的危机中,“再次创业”俨然已经成了一场比奥运会更残酷的“体育赛事”。
“中产阶级”的泥泞地带
造成这样严峻的形势,行业整体生产过剩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对具体企业而言,还是要检讨自己的经营策略是否适应大环境。
在营销界,一个典型的说法是:在中国做产品一定要做中端,要围绕中产阶级展开,因为这个人群最具消费力,而且代表着市场的未来。
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笔者曾在假期中逛了北京核心区的几个主要商场,印象之一就是几乎每个商场的特价区,大多被体育用品“霸占”着。很是纳闷,这些体育用品品牌到底怎么了?留心一下,会发现那些特卖的对象基本都是中端产品——那些意图攻占中产阶级市场的产品。
以国内体育用品第一品牌李宁为例,李宁的主要困境恰恰是深陷在了“中产阶级”陷阱里:无论“换标”以来,李宁怎样把品牌向高端提升,但事实上其产品的定位是趋向于中端的,以至于曾经被戏称为“60后李宁”。即使经历了2010年以来的“换标”改革,其产品调性也仍然趋于市场中端。
“最具消费力”的中产阶级,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惊喜,这是为什么?
扭曲的“中产消费”
分析国内中产阶级的市场特征,会发现,所谓“中产阶级市场”基本上是个虚数:处于中产阶级经济地位的人群,消费不是趋于高端,就是趋于低端——一方面这个人群中相当大一部分偏向于购买“够面子”的产品。(例如:LV到中国来,发现现实中的主流购买人群,并不是它们之前瞄准的“目标人群”,这一定程度让LV有些尴尬。)另一方面,大量中产阶级人群刚刚成长起来,无论消费观念还是消费习惯,还延续着以往——和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有很大的重合。
也就是说,作为资产概念上的中产阶级虽然正在逐渐形成,但在中国市场的消费分层里,人们预想中的真正的中产阶级消费观并没有形成,中产阶级必须是加上引号的。
在这种市场形势下,大量把中产阶级消费理解成中端消费的产品,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谁知这类产品恰恰深陷在了“泥泞的中间地带”里!而李宁目前市场困境的核心在于,还在从“中端塌陷”的市场地带向高端攀爬。这本就是一条最难走的路,况且其品牌和产品策略仍在惯性地在“中端”徘徊,这样的结果让李宁深陷泥沼,颠簸不断。
达尔文曾经有句名言:“自然偏爱极端”。在中国市场上也是如此,“中产阶级”坑了许多体育用品企业,而大胆地放手向市场两端挺进,才是突围之道。
“中产阶级”坑了体育产业,其它产业可要引以为戒!
海关总署:我国外贸全年10%预定增长有望实现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0日 20:28 中国广播网微博
导语: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今天(7月10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万8398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8854亿美元,同比增长6.7%;贸易顺差689亿美元,同比扩大56.4%;而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9%。郑跃声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呈现低位回稳的态势,全年10%的预定增长目标有望实现。
中广网北京7月10日消息(记者王浩)海关总署今天发布2012上半年外贸数据:进出口总额1万8398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但全年有望完成10%的预定增长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同比增长8%,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将近18个百分点。分析原因,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认为,首先是出口受到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欧盟下滑速度更快。
郑跃声: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之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低迷,需求严重不足。欧盟作为我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在今年上半年也被美国所取代。然而美国经济回暖的势头也还是不稳固的,对我出口产品的需求也没有回到以往应有的水平。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但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个月下降,因此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减少也导致外商投资对出口的贡献度在减弱。
此外,受劳动力、汇率以及原材料等成本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也抑制了出口的快速增长。
郑跃声:出口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这就削弱了我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订单已经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转移。
而在进口方面,郑跃声介绍,一是我国经济的自主减速回落,内需减缓,对进口形成了抑制;二是进口的大宗商品,像石油、铁矿石、棉花等价格明显回落,从而影响了进口增速。
尽管上半年外贸数据相比往年同期有些暗淡,尤其是出口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疲态尽显,但郑跃声表示,二季度外贸增速相比一季度已经出现了1.3个百分点的温和反弹。
郑跃声: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一些列稳增长和扩大外贸进口的政策措施发挥了作用,同时作为我国外贸出口第一大市场的美国,经济增长得打了一定复苏,拉动中美贸易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回升了近5个百分点。
但是这种温和反弹的势头,能否在下半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维持,能否对抗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减速的大背景?郑跃声对此表示:
郑跃声:我国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会逐步释放,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不再继续恶化,今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可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
另一个引起关注的数据是——上半年贸易顺差达到689亿美元,同比扩大56.4%。郑跃声对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做出解释:
郑跃声:原因是在出口低位增长的同时,国内经济的自主回落导致使进口增长明显慢于出口的增长。再叠加上去年上半年贸易基数偏低的因素,使今年上半年顺差增加的幅度较大。
但郑跃声表示,从顺差与外贸总值的比例来看,今年上半年68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规模并不算太高,只占贸易总值的3.7%,符合近年来逐年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