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棉花和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出现了大幅度的震荡,给纺织行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棉花体制需要改革,而且必须要抓紧改革,加快改革步伐。
针对纺织原料市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长久性,需加强对纺织原料的研究和分析。首先要提前科学地预测和信息发布,力求信息的科学性、预见性和覆盖面;其次是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和调节机制;最后是形成产业链成本调节、传递和快速反应的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纺织品进出口配额的逐步取消,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纺织行业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最终产品制造的产业体系,我国的纤维加工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0%左右。但近几年,棉花和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出现了大幅度的震荡,给纺织行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纺织原料丰富多样
今年以来,我国的纺织工业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陷入了困境。1~5月份,出口的实物数量减少了2.2%,内销也比去年同期跌了10个百分点,全行业生产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纺织市场的低迷,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使行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也提出了如何解决的新课题。纺织原料是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要素,目前纺织原料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生产紧缺到供大于求。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纺织原料主要是棉花,而现在化纤的比重达到了73%以上,而且中国的化纤技术、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原料紧缺已经成为过去。
二是纺织原料丰富多彩。化纤多品种的开发,棉麻丝毛的天然纤维,大大丰富了纺织品市场,也大大地提高和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对促进纺织品消费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各种纤维的互补性、差异性以及相互的竞争性同时并存,推进了各种纤维技术、装备的发展,以及各种纤维此起彼落的不平衡、不稳定状态。
棉花体制改革应走市场之路
原料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对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不仅是当前问题,也是今后长期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市场虽然比较低迷,但是今年1~5月,纱的产量还是增长了14%,化纤产量增长了15%,与市场的不景气背道而驰。产量增长的同时也给棉花、化纤生产经营的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困境,根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6月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的报告显示,预计全年的棉花库存将会有连续两个年度的增长,预计在2013年的7月库存量将达消费总量的61%。也就是说今后两年的棉花还有富余。我国的国储棉,已经成为烫手的山芋,也成为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我国的棉纺行业也陷入了困境,有的企业已经大面积亏损,所以棉花需要改革,而且必须要抓紧改革,加快改革步伐。中国的棉花改革必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动。
一是把棉花从战略物资的序列中排除出去,不再列入战略物资。我们原来的粮棉油是作为战略物资,现在棉花已经不是纺织工业和纺织消费品的主要原料。
二是要从中央管理,下放到省、市、自治区管理,不再搞中央统一管理。中央的计划、中央的库存、中央的配额不要再设限制,要把这些管理下放到省、市、自治区。
三是从计划体制转变到真正的市场配置资源的轨道上,取消配额,不再搞国家的棉花储备,不再搞国家的定价。对特殊的省份,如新疆等地区可以采取特定的政策。要把棉花的管理体制搞到最简单的、不复杂的管理体制。我相信只要转变到以市场配置资源的路子上来,我们的棉花体制就能符合全产业链共同的利益,从而实现工业及所有环节的经济的发展和共赢。
建立协调原料发展的有效机制
纺织工业本身是一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时效性很强的行业,但是我们的原料并没走到这样的路子上去,针对纺织原料市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长久性,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纺织原料的研究和分析,确保原料市场的稳定。
首先是要提前科学地预测和信息发布,力求信息的科学性、预见性和覆盖面,其次是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和调节机制,最后是形成产业链成本调节、传递和快速反应的机制,上下联动,减少市场风险,提高原料加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形成多种纤维的价格比价指数,来协调我们各种纤维的合理平衡发展。
纺织原料问题,是我们行业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我们今后特别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全球性的角度,以及国家的政策、产业体制、管理体制上深化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能够较好解决原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