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也是一次全世界制造业的竞赛。正如人们所料,“中国制造”在伦敦再次胜出。伦敦奥运会官方纪念品中有超过60%来自中国。如果从广义的奥运产品提供商来说,中国赢得了这场竞赛。
不过与4年前不同的是,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复杂挑战。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奥运会订单也许还算得上是“好生意”。
当然,无论多少国际巨头和订单转移到东南亚或其他国家,人们都不会相信它们能在4年后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商战中战胜中国。但是,从一个国家二三十年的发展周期来看,“中国制造”还能独占鳌头吗?
只有重振中小企业才能维持“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龙之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过去30多年里,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换句话说,中小企业以及由它们生长而成的大型民企是“中国制造”的基础。
对于奥运订单企业的调查显示,转型升级是中国民营企业再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需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才能促使民营企业完成“龙门一跃”。否则,即使成为奥运订单获得者,也不一定就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家即使想进军其他行业,也受到诸多挑战。
4年后,“中国制造”如何在奥运会上获得更加明显的优势?
美国奥运制服为何中国造?
在受到国内舆论压力之后,美方曾经有意要拿走大杨集团已经为美国代表团制作的版型图
如果不是有美国议员扬言要烧掉中国制造的美国奥运代表团制服,可能大杨集团仍然不会进入公众的视野。虽然,它已经是一家市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
在距离大连市区几十公里的普兰店市杨树房镇上,分布着十多家工厂。这些名叫洋尔特、耐尔特、博尔特、格尔特的厂房都以镇政府为中心星罗棋布,它们都属于这家1979年就创立的服装企业。
就是这里,已经为美国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赞助商Ralph Lauren两次定制奥运服装。上一次是2008年。
一不小心被“政治化”,大杨集团有点“躺着中枪”的味道。对此,大杨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66岁的李桂莲有点气愤,“这就是作秀,他们敢说要烧掉我们做的衣服是因为质量不过关吗?”
在她的车间里,一块块的布料被一针一线地缝制起来,就成了摆在全球各地顶级奢侈品专卖店以及欧美高档百货的昂贵西服。
这家企业,甚至帮助合作伙伴度过了2008年的经济衰退。当然,现在它也在面临可能是创建30多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应对之道是如何把衣服做得更好、卖得更贵,这也是中国服装业的最大难题。
“焚烧”风波
“实际上奥运订单并不是我们刻意争取的,因为大杨集团跟Ralph Lauren的品牌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它对我们的品质非常认可,所以就把2008年的美国奥运制服交给我们来做。当时他们非常满意,今年也自然交给我们。”李桂莲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虽然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制造有成见,甚至还有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借机煽动,但多年来的市场反馈告诉我们,大部分欧美消费者对大杨做的衣服是很认同的。”做了33年西服的李桂莲显得信心十足。
红白蓝三色的美国伦敦奥运会代表团官方制服在7月10日亮相后,被发现全部是“中国制造”,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里德称这是“可耻的”,扬言应将这批奥运制服全部焚烧,然后改由美国制造。
在受到国内舆论压力之后,美方曾经有意要拿走大杨集团已经为美国代表团制作的版型图。
“设计师给的只是服装效果图,最终制作成品要经过制版、选料、加工等多道程序。”李桂莲说,尤其是“制版”,最能体现一家服装企业的创造力和技术能力,“而且我们也对衣服的版型图有知识产权”。事实上,大杨集团已经为美国代表团成员制作了2000多人的版型图,包括残奥会代表团。
虽然拿到奥运订单很有意义,但它只是大杨集团一个很小的订单。用李桂莲的话说,在每年500万套西服的出口数字中,2000套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对我们影响不大”。
美方最终没有重新制作奥运会代表团官方制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做出2000多人的版型图并单裁定制,对其他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好像只有位于中国的代工厂可以在一夜之间将苹果改变的设计变为现实,“中国制造”的能力似是“无可匹敌”。
除了制作版型图,每件西服到最后完成,需要经过100多道程序。想做出一件穿着舒适而挺括的西服,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熟练的工人是无法完成的。
“做西服是有门槛的,大杨建立这道门槛花了33年时间。”李桂莲说。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年纪。
乡镇里走出来洋服大户
1979年,许多人还没弄明白改革开放的意义,在杨树房镇当了8年生产大队支部书记的李桂莲却已经动起了创业的心思。
创业时,有12个同村姐妹凑了3万元钱、65台缝纫机,然后招了85名工人创办杨树房服装厂。
“现在的人老喜欢讲第一桶金,我从没想过这些,那时我就一门心思想着,中国农民的日子太苦了,不能再那么苦下去了。”说到这里,痛苦的回忆让李桂莲有些沉默。
她举的例子是:那时父亲冒着严寒在田里干活,一层单裤上缠着草绳保暖。还有全村老小半夜三点起来去唯一的一眼小井排队打水,经常为抢水打架。
和中国的第一代乡镇企业家一样,李桂莲当初的想法就是不再挨穷。她和别人不同的是,发现了大连港口的地理优势,专接出口的纺织品加工订单,成为当地最早的外贸加工企业。
1984年,李桂莲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一件日本制作的西服。她回忆说,自己被震惊了。“怎么会有那么精致的做工呢?和它一比,其他的衣服多粗糙!”身为女人,李桂莲被西服带来的那种男人气质深深折服了。
于是,她领着厂里最娴熟的工人跑到日本最好的一家服装厂学习西服制作。9个月后学成时,日本工厂的老板对李桂莲说,没想到你们中国人这么能吃苦、能做得这么好,说不定将来我们会因你们而倒闭。
若干年后,这家日本工厂真的倒闭了。是否由大杨集团导致不得而知,但如今大杨集团销往日本的产品占其总出口量的近50%。在要求苛刻的日本市场,高峰时每5件西服中就有一件是大杨集团制造的。
李桂莲十分怀念那段时光,她珍藏着一件当时从那家工厂购买的西服,至今不时地拿出来左右揣摩,“当时觉得人家那精致,简直巧夺天工。而现在,我们已经超过了他们。”
现在,大杨集团已是全球服装行业中最好的西服加工企业之一。李桂莲总结说,成功在于一直只做西服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就专做男士西服,没有涉足休闲类服饰,女装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做并且比例很小。俗话说熟能生巧,尤其是高度依赖手工的西服制作领域。而我们有一大批稳定的熟练工人。”
为了留住这些熟练工人,大杨集团提供了每年可达5万元的薪水及福利。这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多见。在大杨集团生产基地隔一条街的地方,有一大片住宅区,就是职工的福利房。目前大杨集团的1万名职工中,大概有一半都“分”到了房子。
船大必须早调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中国许多外贸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同比下降了10.88%。
大杨集团也感受到了阵阵凉意。
“2008年4月的时候,我们已经察觉到市场销售的一些反常迹象,比如俄罗斯市场和韩国市场都下滑了50%,日本市场也下滑了5%。”李桂莲告诉本刊记者。
外需市场是全球经济的一张晴雨表。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大杨集团当时决定提早与客户锁定订单、价格。这样,在2008年秋天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大杨和客户就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共渡难关。
在这之后,李桂莲除了提高生产效率,还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决策:逐步放弃薄利的低端产品,向高端定制转型。
这事情不容易。60多岁的老太太周旋于各个客户之间,说服他们借机提升品牌的档次。“需求量减少了,唯有提高利润才能保持增长。以前每人每年可能买5套西服,危机来了,现在只能买一套了,所以一定会买好的,这就是我们的市场。”
然后,她还做了另一件有点冒险的事情:要求客户每年的高端产品的订单必须增加一定的比例。
的确有一些客户转到东南亚,后来又回来了,“他们对比过质量就看出差距来了,水平比不上中国制造”。
李桂莲说,通过这种策略,大杨集团和来自全球的合作伙伴都比较安全地度过了2008年的危机。
大杨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大杨创世2008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36%,利润总额比上年减少43.3%,而到2009年,营业收入尽管比上年减少了2.66%,利润总额反而增加了89.44%。
当然,大杨集团也遇到所有民营企业的共同难题,例如人力成本增加及较重的税费负担。
如今,即使这家中国服装业的龙头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010年及2011年,同中国经济一样,大杨集团的增长也开始放缓。这使得李桂莲也开始考虑战略收缩的问题。
“我不会继续扩大生产,而是会投入做员工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利润率。”李桂莲说。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让巴菲特爱上“中国制造”
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做外贸加工的企业一般都鲜为人知,这一直是李桂莲的一块心病。其实,这也是中国服装业的最大挑战之一。
按照经济学家的评价,服装、鞋类、玩具等曾经支撑了中国20多年发展的传统制造业之所以一直在低利润徘徊,主要就是没有品牌。
大杨集团的例子说明,品牌和升级并不是在短期可以被逼完成的,良好的实力和契机缺一不可。
早在1995年,大杨集团就尝试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创世”,并于2006年聘请意大利著名品牌阿玛尼的男装首席设计师出任设计总监。
然而,一直到2009年受到“股神”巴菲特的推荐,“创世”这个品牌才逐渐得到认同。
在2009年8月25日大杨集团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一段由巴菲特亲自录制的视频大出风头。
“我要告诉大家,我现在有9套创世的西装,我扔掉了以前所有的西装。我的合伙人和律师都穿创世西装,现在比尔。盖茨也穿创世的西服。”巴菲特在视频中说。
“事实上,我认为比尔。盖茨和我应该开一家男装店,卖李女士的西装。我们会是出色的推销员,因为我们真的太喜欢创世西装了。”巴菲特接着卖力地推销着大杨集团的产品。
当时有人认为巴菲特在大杨集团有投资,甚至将大杨集团划为“巴菲特概念股”,但李桂莲说,巴菲特与他们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他就是很喜欢,仅此而已”。
这要追溯到2007年10月,当时巴菲特到大连参加其投资的一家工厂的开幕仪式,而大杨集团全球营销总监恰好有一位朋友在这家工厂工作,于是他建议对方将“创世”的定制西服送给巴菲特做礼物。
巴菲特曾回忆说:“我进了酒店才5分钟,有两人就冲进我的房间,我还没明白过味儿来,他们就开始把量尺绕到我的大腿上。对我来说,这有点儿过于亲密了。不过他们把衣服送来后,我没觉得一丁点儿不合身。”
事后巴菲特曾给李桂莲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成为“创世”的忠诚客户。
于是,在洋尔特的一条被称为“小线”的特殊生产线上,贴着巴菲特、比尔。盖茨名字的标签时常出现。
这是一条专为“创世”的“单量单裁”的高级定制西服开辟的专用生产线。集团最娴熟的工人一针一线地缝制最昂贵的西服。这里生产出的西服价格最低在1万元,选用高档面料的全毛芯手缝西装可以超过10万元人民币。
李桂莲告诉记者,目前单量定制的客户以每年40%即几千人的数量在增长,内销及外销的数量加起来约在5万套左右。
“其实创世在国外比在国内有名。”李桂莲说,尽管她非常希望将自主品牌的比例扩大,但是不得不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外贸出口企业在国内的渠道建设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
李桂莲告诉记者,目前大杨集团仍有80%的产品外销,3个自主品牌的情况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全球市场仍然不景气,我们应该在国家的大战略下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打出中国创造的品牌。这是大杨未来最大的目标。”李桂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