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零售行业市场景气度低迷,在A股市场上更是走出了跑输大盘的行情。近日,百盛上海虹桥店悄然停业,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传统百货业绩下滑、难以为继的讨论。
在零售行业业绩表现普遍黯淡的背景下,以经营服饰、珠宝、化妆品、家电等非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百货业影响最为显著。
事实上,传统百货不仅受到电子商务的强势蚕食,同时又面临多业态竞争加剧,人力、租金等经营成本上涨过快的“寒流”。多重冲击之下,传统百货已然开始走下坡路。
分析人士指出,短时间内,制约行业收入、净利润增速的宏观经济环境、人工租金等费用压力还看不到改善的迹象。预计行业三季度的经营情况仍将承压,数据好转需等到四季度。
传统百货开始走下坡路
2012年5月份,曾繁华一时的上海第一百货淮海路店开业19年后正式关门停业。而此前,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和五棵松店也相继宣布因无法应对上涨的成本压力而“关门大吉”。
这些仅仅只是当下传统百货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一个小小的“缩影”。
可以看到的是,近些年来,因人工、物业租金等成本上涨的困扰,传统百货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季度,多家百货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二季度业绩仍没有明显好转。
在业内人士看来,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零售行业业绩表现普遍黯淡的背景下,以经营服饰、珠宝、化妆品、家电等非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百货业影响最为显著。
此外,可以感受到的一个明显现象是,消费者更倾向于多元的购物体验,购物习惯的改变以及不断崛起的零售新形态也都冲击着传统的百货模式。如综合商业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一个“加强版”的百货店,它能一次性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餐饮和娱乐等多项休闲需求。
财通证券分析师周丽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零售业的业态构成与人均GDP水平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分别是: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以传统百货商店为主;3000~5000美元,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5000~10000美元,以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为主。
而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均GDP更是早已超过1万美元。
电商攻势凶猛 蚕食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对传统百货业构成威胁的还有“迅猛来袭”的电子商务。这股来自于网购市场的强势力量,无疑给了传统百货沉重的一击。
“实体店试穿、网上购买”的现象,就是近年来网购市场渐成主流的形势下,实体商场逐渐尴尬地沦为网购一族“试衣间”的真实写照。
记者了解到,随着电商服务与产品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网购的信任与依赖程度增强,网购客户群也逐渐从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到中高年龄层。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爆发性增长已经大大蚕食了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
“电商带来的优惠促使消费者开始逐渐转变消费习惯,百货业的市场份额日益被电子商务挤占。”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表示。
可以看到,实体百货业销售下滑较大的品类也正是方便网络购买的品类,比如服装、家电、IT产品等,甚至一部分奢侈品也因为奢侈品电商的迅猛发展而产生分流。
在德邦证券分析师李项峰看来,目前零售市场中的网络购物预示着一种新兴业态模式的崛起,其对实体零售商的冲击或许将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之间的竞争或较量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行业最终发展的方向还是比较确定的。”李项峰表示。
亟待破解“千店一面”现状
面对风起云涌的零售业多元化态势,传统百货的生存空间已经逐步萎缩。空间有限、功能单一的传统百货商场要有所作为,必须改变“千店一面”的市场现状,进行转型。
“二房东、价格战”已经不能再成为传统百货成长的关键词,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顾客至上”的服务和体验。
万格表示,在多数百货企业现有的联营模式下,品牌商直接进入商场,同质化的品牌、价格与服务使得商场在消费者心中的无差异化理念深入,令特定百货企业的竞争优势难以体现。
事实上,一些传统百货也开始踏上转型之路,如王府井和百联股份等龙头企业都开始由联营模式转向自营。此外,王府井百货集团2012年还计划投资1亿元进军电商领域,以现有百货商场的实体优势为依托,打造大型综合的购物网站。
业内人士建议,各百货商在已有品牌商入驻并成为其主要营业收入的前提下,可通过开拓自营业务进行产业链增值,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但中投证券认为,短时间内,制约行业收入、净利润增速的宏观经济环境、人工租金等费用压力还看不到改善的迹象。在没有实质性的利好出台前,预计行业三季度的经营情况仍将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