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唱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再度发出警示,称由于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信贷投放来支持经济活动,中国银行业杠杆率可能会继续上升。
惠誉对我国地方性债务存在的风险向来有警示之声。去年9月,惠誉就基于贷款激增可能导致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实质下降的事实发出警告,称或将在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次惠誉再度关注中国银行业,仍与银行业杠杆率上升进而导致地方债风险高企的担忧密切相关。
对于惠誉此次矛头直指的经济刺激行为,虽然国家层面并没有大张旗鼓,但地方政府投资闸门实质再开。
整理发现,自今年6月陕西率先出台了十条“稳增长”意见,提出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后,浙江、江苏、广东、湖南和贵州等地均现地方政府投资拉动举措,地方政府推出的重大项目投资总额已接近4万亿,因此被嗅觉敏锐的市场人士冠名为“地方政府版4万亿”。
眼下问题是,地方政府投资资金从何而来?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媒体表示,土地财政受房地产调控和拆迁成本上升的掣肘,地方融资平台还有一堆数量可观的账务未还清,为此,对于这些政府投资,地方政府不得不广开渠道。
有观点认为,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快速获得国有银行贷款正是便捷渠道之一,而中国地方债风险敞口或将进一步扩大。惠誉的担忧也正在于此。
不过,虽然惠誉的警示并非空穴来风,但业内人士认为不必多虑。某券商宏观金融分析师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在上一轮4万亿投资计划带来地方高负债的风险尚未全消的情况下,这一次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会温和、保守许多,监管机构和银行要也比2009年、2010年刺激政策推动信贷扩张时更为谨慎,力图将信用可靠的地方政府项目与其他项目区分开来。
此外,另一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早在今年6月表示,政府不会允许银行业以2009年的方式和速度扩大信贷规模,当年信贷扩张过快的后遗症至今还未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