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零售上市公司纷纷发债和收缩战线来应对危机,但面对竞争加剧、人力成本上升、电商兴起等诸多因素冲击,挑战仍十分严峻。
购物中心遍地开花 竞争加剧利润下滑
“零售业面临的困境,既有经济周期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博时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万定山表示,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零售难有起色,更加严峻的问题是,目前新建的购物中心对零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短期来看,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波及了所有行业,零售业首当其冲。7月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较6月的13.7%出现下滑,衰退的消费需求增长直接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水平。
“零售行业的特征之一是费用较为固定,当行业增速在10%~20%时,公司业绩增速可以保持在20%,但当行业增速下滑到个位数时,个股利润增长就可能是负数。”大成基金零售研究员张君孺认为。
如果说经济周期的影响终会过去,那么结构性失衡则是零售业挥之不去的阴影。
张君孺表示,2007年开始,在行业景气度高涨的带动下,零售行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10年后商业地产大行其道,造成眼前行业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仅上海就有购物中心80余家,未来在建的还有30~40家,按照国际标准,这需要上海有5000万人均收入5000美元以上的消费力来支撑,但现阶段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才2300万人。供给饱和的特征在成都、沈阳、西安等二线城市也非常突出。
长期来看,零售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受到市场的质疑。一方面网络消费迅速崛起,据国际数据中心发布的消息,2011年中国网民在线交易额达到7849.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6%,远远高于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11.6%;另一方面,百货也面临品类的分离,家电、服装、化妆品逐渐脱离原有的商场渠道,大量的品牌企业开始设立专卖店、街边店——家电卖场率先“出走”,随后是服装,如美特斯邦威、森马,以及部分化妆品店,如香港莎莎。
此外,渠道过长、中间环节过多也是零售业固有结症。“如今商场的衣服动辄上千,但实际上出厂价格与终端价格相差高达5~10倍。”张君孺说,这部分差价最终落入各级代理商手中,尤其是百货业态又采取联营扣点经营模式,供应链食利环节过多导致终端价格过高。这也是电商新渠道能够瓜分市场的重要原因,新渠道的供应链更短,效率更高,价格更低。
人力成本提升 连锁超市成重灾区
在诸多挑战中,对零售影响最大的是人力成本的上升。
近日,德勤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在京发布《2012中国零售力量》。报告称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涨10%,这给净利润率长期仅有1%~3%的零售业带来了极大挑战。
该报告对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卖场177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员工工资都占到成本的40%以上。超市和百货最大的成本费用是员工工资,排位第二的是房租。
“根本原因还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万定山表示,房价上升导致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引发工资增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终端商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呈螺旋式发展,加重了零售企业的负担,“人工、房租、水电涨价全赶在一起,压缩了零售行业原本就微薄的利润”。
在这场生产成本的大战中,超市面临的困境远远大于百货业,因为超市是劳动力更为密集的行业。
以永辉超市为例,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降28.76%,但为员工支付的现金高达7.9亿元,同比增加74.35%,公司解释主要系门店数量增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职工薪酬增长所致。“很明显,员工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公司净利润”,一位行业分析员表示,前两年永辉超市员工工资和股东利润还维持1:1的关系,现在已经上升到2:1,意味着股东要赚两亿元,必须承担4亿元的工资支出。
可预见的是,超市员工收入处在上升通道中。招商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杨夏认为,目前超市职工的税后工资约为1500元,就员工而言绝对收入不高,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还要负担五险一金的费用,实际支出更大,如果未来员工收入上涨500元至2000元,意味着企业的人力成本要上涨20%,对于人力成本占总费用的40%的超市来说,利润挤压不可小觑。
目前,国内各大超市已经以收缩战线的形式来应对困境,上半年多个城市都出现了超市“关门”现象,如永辉超市上半年关闭1家门店,人人乐上半年关闭3家门店,百佳关闭了在上海的首家高端超市和1家百佳超市。
未来方向:细分市场 提高产业链效率
穷则变,变则通。未来零售业将何去何从?鹏华基金商业零售研究员刘国丰提出,渠道的核心是运营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运营效率最高的渠道模式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百货业以联营为主,即通过出租场地招厂商和代理商进店,通过征收租金、返点、通道费实现盈利。“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供应链过长,价格虚高,未来企业必须发展自有品牌,甚至建立自营直销模式。”张君孺说,提高自有品牌比例,意味着提高毛利率。据记者了解,目前王府井和大商股份都在尝试做自营采购和自有品牌,但现在这两部分总体所占比例还较小。
而对于超市而言,最主要的是做大规模,然后提高周转率。沃尔玛就是依靠高周转率赢得市场,一般超市的存货周转率是50天,沃尔玛为30天左右,其凭借的是精细化管理和超高的执行力。
日本零售市场也可借鉴。据杨夏介绍,日本零售也经历过3个阶段,首先是大百货概念,所有商品都能在商场买到;随着商品品类的丰富,人们收入提高,交通设施完备,食品、家电、家居用品逐渐分离,各个业态百花齐放;现在又进入第三个阶段——全品类阶段,百货商场开始卖家电和食品,超市开始卖衣服,一站式购物成为新的卖点。但与第一阶段不同,当下商场以消费层级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为富裕阶级、中产阶级和平民化消费提供服务。
此外,根据现代人的时间充裕度也有划分,忙碌的时候在家附近的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进行消费,周末可以开车到购物中心,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而将行业细分做到极致的日本零售市场,渠道层级也较少,要么是供货商直接和零售商对接,要么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商社承担多个行业的代理工作,中间环节最多两到三级,供应链效率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