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西樵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很多人未必知道,西樵镇还是中国流行面料开发基地,是中国面料名镇、中国家纺名城,拥有纺织服装企业840多家,每天出产近5000万米布料,年生产总值300多亿元。
150年织出“发展之布”
“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自明朝嘉靖年间,坊间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用来形容种养丝业发达的南海西樵。
这里也是陈启元的故乡。1873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陈启元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揭开了中国工业纺织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营南海丝厂和南海丝织一、二、三厂落户西樵,西樵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纺织品产地。进入80年代,西樵镇、村级集体纺织企业和个体私营纺织厂迅速崛起,南方纺织市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市场,西樵形成了“千家场、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格局。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内外纺织业竞争更加激烈,西樵纺织业也迎来了“阵痛期”。 2006年逐步转型的西樵纺织业,不断完善纺织产业基地“三统一”循环发展模式。
三大引擎促西樵加速发展
广东轻纺城市场的辐射力、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的创新力、广东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的生产力成为西樵加速发展的三大引擎。
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西樵纺织技术升级的支撑。广东西樵轻纺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麦永阳告诉记者,不同于大企业,西樵大部分中小纺织企业并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雄厚资金和实力,因此,南方技术创新中心聚集了研发团队和设备,作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中小企业、商家往往在展会上看到心仪的布料,买回一个小样,有研发中心对成分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成为企业的主打产品”。
利用国际名牌“打品牌”
在西樵镇广东省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内,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汇隆纺织经营部和致兴纺织生产企业。汇隆主要销售牛仔布、西装料和窗帘布,“这也是西樵纺织的三大产品”,麦永阳告诉记者,产业基地内的企业一般从山东、新疆外购棉花,外包或自己建设纺纱厂进行纺织,随后通过客户代理,将布料销售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大企业还可以让设计师直接来企业挑选。“目前,西樵的布料每年产量大约有160亿米,主要用于内销,出口额只占总产量的1/10,出口主要销往中东、美国、欧洲等地区。”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西樵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缺乏话语权,“这主要是由于西樵出产的面料属于半成品,不像服装可以比较容易估价”,麦永阳说道。
而在产业基地内最大的生产企业致兴纺织,目前,企业每天能生产牛仔布约10万米,先进的液氧丝光整理机就能承担其1/4的产量。致兴纺织董事副总经理欧阳晓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合作,如与日本伊藤忠合作,致兴纺织用内销价格将布料卖给伊藤忠,伊藤忠在世界各地的服装包装上贴上致兴纺织的标签和布料产地,“利用世界500强企业的信誉为我们进行品牌推广”。
“三统一”虽好偷排仍存在
在纺织行业,印染特别是牛仔布印染,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污染。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之一,西樵实行“三统一”工程,对广东省纺织产业示范基地内的企业实施统一供水、供气和污水统一处理。2011年,广东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全省首批十大循环园区第一位。
不过,虽然在西樵产业基地内的污水处理得到了统一,但在一些村级厂仍有偷排现象。西樵简村一位陈姓村民告诉记者,有印染企业从场内挖渠,利用晚上的时间偷排污水,排出的水都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