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 刘书艳
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今天,低附加值的代工模式正经历着考验,中国的代工厂正走向命运的十字路口。令人不安的是,即使国际金融危机令大批代工企业利润一降再降、惨淡经营甚至关门歇业,却没有引起代工企业对自身模式的深度反省。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许多代工类企业试图转向打造自有品牌,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直到今天转型成功的例证还没有出现
阿迪达斯中国总部日前宣布,将于今年10月终止部分在华代工厂的合同,这个消息立刻不胫而走,几乎像标志性事件一样给中国人当头一棒。
代工厂,对中国人说,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名字。它蕴含了经济欣荣和就业增加的繁荣景象,同时也饱含了中国劳动力和中国企业家们的辛酸与委屈。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今天,中国的代工厂正走向命运的十字路口。
孔雀“东南”飞
像候鸟一样四处迁徙的阿迪达斯工厂,在中国逗留数年之后,又要飞走了。
尽管阿迪达斯一再否认撤离中国工厂与涨薪和库存无关,但业内人士分析,阿迪达斯撤离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拿铜陵东隆这家工厂来说,2007年、2008年时公司员工最多达到2000多人,人均月工资为1100元。这几年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目前人均工资达到了每月2000元,增加的成本让阿迪达斯利润明显减少。
从欧洲“飞越”欧亚大陆到日本,接着迁徙到韩国和中国台湾,现在又将从中国大陆“飞走”,如果找到这条路径背后的“用工成本”逻辑,便不难猜想阿迪达斯的下一个“栖息地”很可能是东南亚国家。
巧得很,刚好是那几天,阿迪达斯位于柬埔寨工厂的工人周薪刚被爆仅15美元,这也间接佐证了上述逻辑。据记者了解,目前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用工成本只有中国的1/3左右。
在阿迪达斯和耐克撤离之前,Clarks、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也已纷纷增设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
这是一本清晰的成本账: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统计资料显示,与中国相比,同样条件下,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至30%;相对于我国内地,去年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136美元,印度尼西亚约为129美元,而中国工人已经达到413美元的平均月薪,是越南和印尼的三倍以上,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的确很敏感。
曾经的盛宴
如今,Gucci、苹果、耐克、阿迪达斯甚至连一些国际品牌的吉他,从电子产品到服装,从服装到日用小商品,很多国际品牌的产品几乎都是在中国生产完成,利用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中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成为了“世界工厂”。
如果打开中国的“代工厂地图”,不难发现,电子类产品的代工集中在深圳一带,可以承接手机、电脑、苹果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代工和组装。这其中,最具盛名的莫过于深圳富士康了,即便是靠手机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如今已被掩盖其汽车业务的风头下,直至日前被苹果曝光为供应商,比亚迪的手机业务才再度被放在聚光灯下,原来它也为苹果代工电源适配器;而机器零部件加工的代工集中在浙江沿海一带,可代加工高精密五金零部件;丝绸、纺织品代工集中在苏州等地;家具代工集中在广东沿海的几个地区,像东莞、惠州都有很多知名的大家具厂,某些进口家具其实都是在那边代工生产。
代工的特点就是靠廉价的劳动力挣钱,没有核心技术,所以利润不大。
代工厂薄利已是整个代工行业公认的事实。一位代工厂的员工告诉记者,常常为了是否接单而纠结不已:接下,可能利润难保;不接,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单。但不可否认,一些代工厂通过给洋品牌代工,积累了经验和一定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山寨产品。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深圳的山寨手机和山寨笔记本电脑。
“世界工厂”,最早是对19世纪英国的赞誉,在19世纪那个工业大生产时代,具有最强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就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世界工厂”并不是个褒义词。如今的世界经济已经不再是工业为王的时代,“世界工厂”已经演变为低附加值的代名词。
两个“苹果”的尴尬
在东莞,有多家企业替苹果代工,其中台资企业最多,还有部分港资、日资等性质的企业,代工产品涉及到iPod、iPhone、iPad、Macbook等多种苹果产品的零部件和配件。
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与日韩、台资企业合作较多,因为这些地方的企业大多具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而言,港资和大陆民营企业的科研能力要弱一些,能成为苹果代工厂的概率也相对要低。像五洲电路集团在东莞设立的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能成为苹果的代工厂,较为罕见。“今年电子业整个都不景气,但是傍上了苹果的企业,都过得很滋润。苹果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其实,“苹果公司”并不是只有美国才有,在中国,也有成千上万的苹果公司,他们种植、销售真正的苹果。
2011年,中国苹果的产量超过3500万吨,而在苹果主产地山东烟台,苹果经销商们正在赔本甩卖,10块钱3斤都乏人问津,经销商赔数百万的大有人在,赔几千万的也不罕见。在中国的苹果产业链遭遇寒冬之际,美国的“苹果”产业链则是春意盎然。1月25日,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三,美国苹果公司发布了2012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财报显示,苹果公司第一财季营收为463.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7.41亿美元增长73%,净利润为130.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0.04亿美元增长118%。值得一提的是,iPhone的销量达到3700万台。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兴奋的表示,“苹果低估了iPhone4S在中国热销的程度。”
中国苹果的产量3500万“吨”,经销商赔本都没有全部卖出去。美国苹果iPhone的销量是3700万“台”,经销商大肆加价还供不应求。
这是中国苹果和美国苹果的对比,又何尝不是中国产业和美国产业的对比?
2012年1月16日,美国苹果公司首次公开了156家主要供应商名单,主要分布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捷克以及美国等地,而绝大部分产品的组装是在中国内地完成的,换言之,苹果产业链在中国。
不过,苹果留给组装环节的利润少得可怜。以iPhone利润分配为例,苹果公司占有58.5%的利润,韩国、美国等其它公司分别占据了4.7%、2.4%的利润,而中国内地劳工成本只占了1.8%。
在对“苹果”疯狂追捧的另一面,是中国廉价劳动力挥洒其间的血汗。一部光鲜亮丽的苹果产品,其背后却是苹果公司对中国代工厂利润的苛刻压榨。
代工厂如何转型
如今,低附加值的代工模式正经历着考验。即使国际金融危机曾经令大批代工企业利润一降再降、惨淡经营甚至关门歇业,却没有引起代工企业对自身模式的深度反省。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许多代工类企业试图转向打造自有品牌,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直到今天转型成功的例证还没有出现。
在苹果的156家供应商名单中,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安洁科技。除了营业收入,苹果无疑给安洁科技带来了知名度的光环和行业认可。但中国代工厂整体附加值低的现实也成为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安洁科技算是中国制造比较典型的一类企业,已经从简单地来图加工转变为可以在下一代新产品中参与研发,可以为客户的诉求提供解决方案。这一类制造型企业比完全靠劳动力和价格取得订单的企业更能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时,资本报酬开始递减,再不转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发展就没有可持续性了。”人口红利趋向消失的启示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时候了。
目前种种现状对这些代工厂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例如,在阿迪达斯的代工厂中,铜陵东隆公司为保证其设备和工艺跟上阿迪达斯的需求,耗资10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设备,而合作终止后,这些设备不能用于其他服装加工,只能降价变卖。此外,由于公司70%的产能服务于阿迪达斯,合作终止会使公司面临“转身”的阵痛。安徽服装商会有关专家认为,服装产业升级应从被动走向自觉。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主要寻求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必须在未来局面的变化之前做好准备。代工工厂为了长期的利益,为应对未来国际市场的衰退,杀入国内市场的时机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