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是山东重要产棉区之一,受8月份台风“达维”影响,滨州市棉花受灾严重。目前滨州市棉花已整体进入采摘期,今年收成如何?价格怎样?带着这些疑问,17日上午,记者来到滨州市棉花种植面积最多的村——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据村民反映,今年承包地棉农每亩赔掉上千元。
“我们村共有一万五千亩地左右,种的全部都是棉花。”村长宋之田告诉记者,“在这个村一家包几十亩上百亩地种棉花很常见。今年棉花减产一多半,再加上雇人拾棉花,一亩得赔上千块。”
以前亩产四五百斤,今年亩产不到二百斤
宋村长说,李家村种植棉花有几十年的历史,正常年份亩产四五百斤。今年受台风影响,棉花全都刮倒了,再加上大雨,“3天时间,地里面汪洋一片,连棉花梢都看不见,等大水彻底下去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在水里泡了那么久,棉花能好的了吗?”现在全村棉花采收已经过半,今年全村最好的亩产最多也就200斤,平均150斤左右。
74岁的李春明正在抱着一个簸箕掰棉花桃瓣,掰出来的棉花瓣呈现暗黑色。“这就是被水淹过的棉花桃,都发黑了。好的太少了,多半都是这样的。”据李春明介绍,他大儿子承包了110亩地,今年平均亩产只有150斤,其中只有50斤是好棉花,100斤是这种发黑的。
李春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支出上,每亩光包地钱就是500元,再加上化肥、农药、车辆等费用每亩最少1200元。从收入上,亩产150斤棉花,50斤好棉花现在每斤能卖三块六七,剩下100斤发黑的每斤一块二,这样一亩地棉花能卖300块钱。1200元减去300一亩地纯赔900元,110亩棉花纯赔近10万。
“前年价格挺好,好棉花每斤能卖到四块五六,亩产四五百斤,110亩差不多能挣10万,去年价格下来了,好棉花每斤也就三块五六,但收成还行。可今年好棉花每斤只有三块六七,还严重减产。明年不种了,孩子要出去打工。”
76岁的赵振安说:“我在村里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到今年这样的灾情。我儿子也种了十几亩棉花,现在快拾完了,每亩也就一百多斤。”
“雇人摘棉花不如让棉花烂在地里”
据宋村长介绍,由于面积太多,每到棉花采收时,村民就会雇人“拾棉花”,相比往年,今年人工费有所上升。今年人工费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按天算的,每天120元;另一种按斤算,每斤1.5元。“因为今年棉花少了,一天拾不了多少,按斤算人家不给你干,现在基本都是按天算钱,120块钱一天。”
宋村长说,“因为人工费太高,有的拾棉花的一天还拾不了30斤,再除去水分,卖都卖不了120块钱,主家干脆就跟他说,也不给你钱了,你背着棉花走吧。”
“雇人都是让他们拾顶上最好的棉花,那种棉花拾得快,一天拾得也多,下面没有开的棉花桃不好拾,都是我们自己弄下来。”李春明说,如果雇人去拾下面的棉花桃,一方面拾得少,另一方面拾上来每斤只能卖一块左右,肯定是赔钱。“那样还不如把它扔在地里。”
调整“靠棉吃饭”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冯家镇信息室张主任说,8月份受灾后,镇村两级干部组织了多台挖掘机疏通沟渠、排水沟,还组织了灾后棉花自救现场会,引导农民通过科学施肥、用药进行补救。“目前全镇棉花共16万亩,地势高的棉花地稍好点,亩产能到200斤,基本都是减产一半以上。”
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第一书记”卢鸿说:“今年的受灾对全村是个教训,李家村30年种棉花的传统该转变了。滨州农业发展的方向是高效生态农业,全村不能只靠棉花吃饭。”卢书记说,调整李家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引导农民先期种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作物,同时还要发展养殖等产业,发展多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