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2009年,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南非、土耳其等各区域内最大的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占44.2%,比2003年提升33.1%。2009年,中国占东亚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制造业出口的50%,自1997年以来,比重翻了一番(图8)。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制造业出口更为集中,南非占了该地区的62.8%。在南亚和中亚,2009年印度制造业出口占该地区制造业出口总额达82.5%。
受益于区域内贸易的活跃,2000~2009年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占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比重的70%(图9)。这一地区专门生产高价值的产品,更易于分割(Lall, Albaladejo and Zhang 2004)。因此,在最后组装前这些零部件更容易在其他国家生产。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零部件比例高于其他国家,中国是最后组装的第一大中心(Athukorala 2010)。生产分工使得柬埔寨、老挝等一些后来者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生产网络的组成部分。但是,生产分工可能掩盖了一个事实,即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低。2008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办公、财务和计算机设备出口中的比重约占62%,而在这些产品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8%,说明低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
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5~2008年期间,世界制造业出口年增长率达13.2%,达到12.095万亿美元(表4),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率为17.3%,略高于发达国家11.0%的年均增长率。
制造业出口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地区是以俄罗斯为首的欧洲发展中地区,其次是以土耳其为首的中东和北非。各地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出色(图10)。在2005~2008年间,俄罗斯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了27.6%,中国年均增长24.6%,印度年均增长24.3%,土耳其年均增长20.2%,巴西年均增长19.3%,南非年均增长16.4%。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金融体制受到2008~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危机后续对贸易的影响却难以避免。发展中国家遭受重创,制造业突然停止增长,下降了18.7%,同期发达国家下降了23.2%。
由于受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的进口迅速下降。2009年,美国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下降了18.1%,从欧盟的进口下降了22.0%。发展中国家向三大欧盟市场的出口下降,其中对英国的出口下降了21.5%,对德国的出口下降了16.9%,对法国的出口下降了16.0%。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影响严重。
2009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对欧洲的制造业出口下降了20.4%,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14.5%,对欧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降幅更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影响最为严重。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等国下降了20%以上,但是这些国家迅速反弹,中国2010年出口回升到其2008年的最高点。
最不发达国家受欧盟和美国进口下降的影响较小。自2004年以来,美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每年增长10.3%,2008年达90亿美元。2009年进口萎缩了12.9%,低于发展中国家18.1%的平均降幅。孟加拉国是最不发达国家这一组别中最大的国家,其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仅下降了1.7%。其他国家,像贝宁、刚果(金)和苏丹则急剧下降。欧盟从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下降了7%,达146亿美元,低于发展中国家22%的整体降幅。
整体而言,2004~2008年期间,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每年平均增长率达46.5%,提供了重要的贸易机会。然而,2009年危机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减少了26.9%。尽管高于主要进口国的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由于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Malik and Temple 2009),更易于受到经济冲击。2009年,世界制造业贸易下降了21.5%,初级产品贸易下降了30.5%。长期来看,出口收入的下降将危害到最不发达国家,可能会影响到产能、基础设施、社会项目等方面的投资,使其发展进程陷入困境。
注:
1.发展中国家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20.4%增长至2008年的33.9%。
2.制造业出口可分为技术密集型、自然资源型、低技术型以及中高技术型。
3.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分析最不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只参考了从这些国家或是美国和欧盟国家等的进口数据。
译自: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