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在新在边疆宾馆二期从事服装批发生意。这个十一,他彻底关了店铺在家休息,直到10月9日才营业,不过,依然是“门庭冷落鞍马稀”。
“太纳闷了。”蒋在新说,以往这个时候,他店铺中大码的长裙在中亚各国销售得非常好,今年却无人问津,现在他的库房堆满了积压的裙子。
“她们总不会不穿裙子了吧,我一打听,原来外商自己在当地办了一个加工作坊,根据流行款式加工当地需要的产品进行批发销售”。
在蒋在新的店铺中,记者看到多款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这些服装都是根据外商需要定制的,很难转化成内销。
同样,在边疆宾馆经营服装的李平也有此遭遇。李平说,因为成本上涨,外商从中国进口货物的价格和从土耳其进口的价格已经基本持平,但从款式上比较,土耳其的产品更加符合当地需求。因为没有成本优势,客商自然选择从土耳其进口。
不过,中国的厂家可不想失去中亚这个市场,前不久,就有供货厂家在国外开了一个店铺,把货物直接卖到外商家门口。
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原料采购放在中国,或是直接把店铺开到国外,在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下,国内一些外贸商家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把生产环节外迁到国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服装领域,而且主要以比较好加工的女士裙子、上衣、裤装等为主,而牛仔类服饰、棉衣等加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商品外迁现象很少。
一边是订单下滑,一边是商家外迁。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采购进入低迷期,中亚各国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较小,但因为银行资金紧张,商家无法从银行得到更多的贷款而导致采购力下滑。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限制国外产品进口。另外就是关税同盟后,新疆最大的采购商哈萨克斯坦,大幅提高关税和国际运输费用,导致产品进入该国难度加大。
除了外部原因外,近年来,中国国内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价格、人工成本等不断提高,致使产品在输出国外的道路上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出口下滑。
“成本过高,加上出口难度加大是商家外迁的主要原因”,蒋在新说,他的客户目前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开办了加工厂,据客户介绍,当地的工人现在月薪只有千元左右,加上没有关税和运输等费用,产品价格比较低,容易被当地消费者接受。
自治区商务厅一相关人士表示,把生产环节或是店铺外迁到国外市场现在仅仅只是初露端倪,之前他们到内地考察时就发现有很多大型生产厂家搬迁到其他国家,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多年来,中国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低廉,现在此优势正在消失,如果成本继续上涨,外迁的商家还会增多。想保住市场,就要走差异化道路,生产国外紧缺又缺少技术的产品,同时提高产品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