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新棉收购已经开始,但今年的棉花产购销形势不同于往年。9月份,国家高价收储棉花的同时,低价抛储;棉花存在收储价和市场价两种价格,收购加工企业无所适从;植棉收益低、棉农嫌棉价低不愿意卖,棉企嫌收购成本偏高、无利可图不愿收;国外棉价大幅低于国内,纺织企业成本高企,出口下滑,处境艰难。各种问题矛盾纠结于棉花产业,棉花行业到底怎么了?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0月13日上午10点,夏津县新盛店镇大李庄村的李洪喜熟练地从大一点的棉桃上采摘棉花,然后仔细地上下搜索一株株棉花上的“漏网之鱼”。眼前这一片棉地,三三两两绽开的棉桃着实让他有些着急。距离李洪喜的棉花地两百米远就是一家棉花加工厂,里面机器轰鸣的声音,让他更是显得心烦气躁。“在这家企业打工,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这多在自家棉地里待一天,就少挣七八十。”李洪喜喃喃自语。
李洪喜说,现在已经到了棉花采摘的后期,地里三三两两的棉桃,雇人采摘很不划算。自己摘吧浪费时间,不摘就会烂到地里。李洪喜很是纠结。
纠结一 种棉收入不及打工
李洪喜所在的大李庄村,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都是棉田地,村里常年种植棉花4000-5000亩地左右。李洪喜说,这几年种棉的效益不如种粮。村里的地属于盐碱地,本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但是他依然将家里的9亩棉花改种了小麦。今年棉花生长后期受洪涝灾害影响,减产严重,最近村里又有几十户村民拔掉棉花种了小麦。
李洪喜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棉花成本(除去自己工钱):种子,30元(除去15元国家补贴);耕地、平地成本:60元;底肥:120元;除草剂:10元;地膜:30元;机械播种:20元;防治病虫害农药:80元;追肥:120元;浇水:30元每次,总算下来,每亩地成本500多元。按照目前价格,一斤棉花4.1元,一亩地产棉450斤,去掉棉花成本,一亩地能赚1000多元钱。当前,一亩棉花需要30个工。即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为一个工。按照一个人工一天最少50元计算,大约需要1500元。李洪喜叹了一口气,如果加上人工费,种棉花还倒贴钱。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李庄村有部分村民直接将地承包出去,一亩地300元,然后外出打工。夏津是我市产棉大县,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让棉花的种植面积一减再减。去年棉花种植面积为54.5万亩,今年减少到45万亩。
纠结二 高价收储 低价抛储
2012年9月10日,国家启动了临时收储预案,按三级皮棉20400元/吨敞开收购,截至9月底共收储38.2万吨。在收储的同时,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自今年9月3日起至9月29日,国家抛出一部分2011年度的储备棉,竞卖底价为三级皮棉18500元/吨,截至9月29日储备棉出库销售累计成交49.37万吨,三级皮棉平均价格在18600元/吨。
对于本次抛储,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棉”)可谓做了赔本买卖。德州市棉花协会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储棉去年的收储价格是1.98万元/吨,资金、库存等每月成本在200元/吨左右,一年的成本就在2000元/吨以上。因此,储备棉目前的成本在2.2万元/吨左右。现在以1.85万元/吨的价格抛储,相当于每吨亏损3000元以上。”
但本次抛储总体受到了纺织企业的支持。“累计成交比例68.55%,说明棉纺企业还是有比较大的收购意愿的。特别是本次抛售的主要是中高等级新疆棉,这满足了很多企业的需要。”负责人介绍。
纠结三 棉花两种价 棉企不适应
夏津宏丰棉业有限公司是夏津新盛店镇一家规模较大的棉花加工企业。从9月份开始,每天派出15辆车去附近村民手中收棉花。然而,今年的棉价让公司老总李洪生很是纠结。“目前,棉花行业存在收储价(三级,20400元/吨)和市场价(三级,18600元/吨左右)两种价格,几十年来没有遇到,棉花企业眼下很疑惑:按哪种价格收?如果按目前市场上的五级皮棉价格收购,那么籽棉收购价格仅有3.50元/斤左右,远低于近期4.10元/斤的平均收购价格,棉农利益将无法保证。”李洪生表示。为了缓解难题,他又在甘肃兰州建了一个棉花加工厂,当地雨水少,棉花品质高。目前,当地收的棉花价格为3.8元/斤。比起德州市场的微利,多少还能赚点。
今年德州、滨州、东营及河北、天津等地涝灾严重,棉花质量偏差,没有一二级棉,三级棉较少,多数为四级或五级。国家只收储一至四级皮棉,五级棉不收,那么已收起来的五级棉怎么办?如果以国家收储政策所定的价格收棉,在收购加工完成之后,能进入中储棉的储备,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在收购加工之后,因不达标等原因不能进入中储棉的储备,市场价格又远低于收储价,收购加工企业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9月初开始,武城、夏津部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陆续开门收购新棉。一个月来收购量一直不大,一天收购几千斤至两三万斤,以四级棉为主,为往年同期日收购量的1/5左右。四级籽棉的收购成本在19100元/吨左右,加上加工成本,接近20000元/吨,高出国家收储价100元/吨以上(四级棉收储价19800元/吨)。由于收购成本偏高,棉企处在亏损边缘,部分企业停收观望。
纠结四 国内外棉花差价大 纺织企业处境难
自2011年9月以来,受全球经济疲软及棉花产量增加影响,国外棉花价格持续下滑;国内棉价有收储价作支撑,基本保持稳定,内外棉差价不断加大,最大价差达5000元/吨左右。
巨大的内外棉差价,使棉花进口量大幅增加,2011年度我国共进口棉花544万吨,比上年度增长110%;部分企业直接进口棉纱,2011年度共进口棉纱131万吨,比上年度增长43%。在利益驱使下,个别企业倒卖进口配额,最高炒至每吨4000元。同时,国内的高棉价也给纺织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
记者了解到,德州市有棉纺织企业240多家,产能450万纱锭,80%以上为中小型纺织企业,以纺中低档纱为主。由于近两年工人工资、电费等成本不断上涨以及纱价持续下跌,目前德州市中小型纺企中,生产纯棉纱的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混纺企业处在微亏或微利状态;新型纤维企业(竹纤维、莫代尔、大豆蛋白等纤维)订单减少,多为短单、小单,多数企业处在盈利之中,但利润率比以前大幅下降。“虽然目前整个纺织行业处境艰难,但多数纺企不敢停产,只能维持生产,因为一停工,员工流失,复工再招工人就困难了,所以不得不咬牙坚持,但开机率普遍不高,目前德州地区整体开机率在60-70%。也有个别企业实在撑不下去了,不得不停产。”德州市棉花协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造成国内纺织行业不景气的主要的原因:一是全球经济低迷及需求下降,造成纺织品出口减少;二是国内外棉价差偏大、国内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国内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对后市判断均较为悲观,纺织行业的又一个“寒冬”已经到来,一部分科技含量低、成本高的纺织企业可能在这场淘汰赛中破产倒闭。鉴于目前纺织企业处境艰难,建议一些中小型企业不断地提档升级,生产高品质纱;向高附加值的产业用纺织品发展;产能向东南亚等一些低成本国家转移。